來源:國際船舶網
時間:2014-12-23 00:00:00
隨著近期四大集運聯盟簽訂船舶共享協議,並宣布將在明年初開始推行,未來東西主要航線的集運貿易預計將會完全由著四大聯盟所統治。
近日,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所組成的2M聯盟表示,明年1月中旬其船舶共享服務網絡將證實生效。達飛輪船、阿拉伯輪船和中海集運所組建的Ocean3聯盟緊隨其後,同樣宣布將在明年1月中旬推行船舶共享服務網絡。而在長榮海運加入後,規模擴大的CKYHE聯盟近日已獲得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的批準,G6聯盟也正在擴大其覆蓋網絡。因此,當四大聯盟全部推行,服務網絡和船舶共享正式生效時,集運業又將迎來嶄新的一頁。但是,四大聯盟真的能如其所言,推動集運市場良性發展嗎?
一方麵,集運公司盡可能不斷地擴大其服務網絡,增加航線上的船舶運力,並通過采用超大型集裝箱船這一方式減少單位成本。雖然這些超大型集裝箱船將大量投入運營,但其所涉及的港口都需要大量的貨物裝卸工作,而即便是馬士基和地中海也已承認,盡管現在市場上存在大量的單向運輸貿易雙邊協定,但他們不能單憑自身達到最高效益。
而集運聯盟的誕生,對於托運人而言無疑是好消息,這使得這些托運方在選擇合作航運公司時,擁有更多的待選方案,但同時這些聯盟也使得運輸效率被大大降低。由於集運聯盟強調,所有航線服務不會發生改變,而不同的增值服務僅僅是為了與其他公司進行區分,那些覺得集運公司組建聯盟,達成船舶共享協議能夠推升運價的市場人士可能會感到失望。
對此,馬士基已經向業界人士發出警告,稱過去的幾年來集運市場一直處於低運價環境,而船東也僅是通過專注優化運營,提高運營效率來獲得利潤。盡管價格低廉的燃油有助於削減成本獲利,但這隻是外因。大型集運聯盟通過運營超大型集裝箱船獲得單位經濟效益的同時,並不一定能切實有效地解決集運市場低迷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