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2014年,中國境外投資總量第一次超出外資引入,被稱為(wei)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元年。中國企業(ye) 大規模“走出去”將成為(wei) 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曆了由人到物再到資本走出去的過程。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到新的階段,外商對中國的投資額增速明顯放緩,而中國對外投資預計在未來10年仍然處在10%以上的快速增長的通道,這意味著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e) 開始放眼海外。
從(cong) 產(chan) 品輸出到資本輸出,這是一個(ge) 國家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不斷“晉級”的經典路線圖。當今中國,似乎也走到了這個(ge) 節點。而這種角色的變化具有極其重大的曆史意義(yi) 。國際經驗表明,一國經濟的影響力最重要的不是向全球輸出多少產(chan) 品,而是向全球輸出多少資本,並通過這些資本深刻影響全球的經濟規則和貿易格局。從(cong) 過去200年全球經濟大國的興(xing) 衰邏輯看,一個(ge) 經濟大國一定是資本輸出大國,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無一例外。2014年,中國有望成為(wei) 資本淨輸出國,未來,中國資本極有可能重新塑造全球的金融和貿易格局。
資本崛起:對外投資12年增長40倍
“中國去年吸引的外商投資(FDI流入達到1240億(yi) 美元)仍超過中國對海外的投資,但這一局麵很有可能將成為(wei) 絕響。”2014年6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年度《世界投資報告》中如此預測。如其所言,近期商務部對外透露,中國今年對外投資預計將超過1200億(yi) 美元。考慮到2014年前9個(ge) 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73.6億(yi) 美元,同比下降1.4%,而對外投資同比增長21.6%,這意味著,在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的金額將很可能超過吸引外資的金額,首次成為(wei) 資本淨輸出國。
近年來,特別是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國企業(ye) 對外直接投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2年,我國加入WTO後的第一年裏,對外直接投資27億(yi) 美元。2013年,這個(ge) 數字增至1078億(yi) 美元,12年裏增長了將近40倍,連續兩(liang) 年位列全球三大對外投資國。數據顯示,從(cong) 1992年開始,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增長速度變快,而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緩慢,兩(liang) 者差距逐漸拉大;但2003年後,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與(yu) 對外直接投資均有迅猛發展,但兩(liang) 者之間的差距開始縮小。實際上,就在2013年1—2月,受中海油151億(yi) 美元收購尼克森公司拉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實際利用外資。“中國的對外投資金額超過吸引外資的金額,隻是一個(ge) 時間問題,如果今年不能實現,在不遠的將來也會(hui) 實現。”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說,這是由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jue) 定的,中國已經從(cong) 資本輸入轉為(wei) 資本輸出的階段,即將成為(wei) 淨資本的輸出國。
中國成為(wei) 資本淨輸出國尚屬首次。一個(ge) 經濟大國一定是資本輸出大國,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無一例外。在經曆30多年的淨資本流入之後,隨著中國在2006年超過日本成為(wei) 第一外匯儲(chu) 備大國,2010年成為(wei) 全球GDP第二,2013年成為(wei) 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企業(ye) 和中國資本走出去已經呈現不可阻擋之勢。到2013年底,中國總共有1.53萬(wan) 家境內(nei) 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了2.54萬(wan) 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ye) ,分布在全球184個(ge) 國家和地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淨額達到6604.8億(yi) 美元。而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在2013年則達到創紀錄的1180億(yi) 美元,基本和中國對外投資持平。但隨著外商對中國的投資額增速明顯放緩,而中國對外投資在未來10年仍然處在10%以上的快速增長通道,中國對外投資額很可能在2020年超過2000億(yi) 美元。
經濟學人智庫在11月舉(ju) 行的媒體(ti) 交流會(hui) 上發布了《中國海外投資指數報告》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將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淨投資國,其海外投資規模將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投資已成大趨勢
“2014年中國境外總投資量首次超出外資引入,是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曆史性轉折點。”博鼇亞(ya) 洲論壇原秘書(shu) 長龍永圖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大規模“走出去”的條件已經成熟,值得關(guan) 注。他表示,中國目前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正在成長為(wei) 最有影響力的大國。APEC會(hui) 議召開之後,中國外交將全麵進入主動向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階段,開始擁有引領全球的話語權,中國企業(ye) 應該意識到這是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重大轉變,4萬(wan) 億(yi) 外匯儲(chu) 備也為(wei) 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提供強大的支撐。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表示,從(cong) 宏觀層麵來看,中國現在每年都有1000多億(yi) 美元的資本投資海外。“隨著人民幣匯率更加靈活,資本項目更加開放,中國企業(ye) 投資海外必將成為(wei) 大趨勢。”黃益平分析了海外投資已成大趨勢的內(nei) 在原因,首先是國內(nei) 生產(chan) 成本的提高,使此前中國企業(ye) 的價(jia) 格優(you) 勢不複存在。這必然會(hui) 驅使企業(ye) 向海外擴張,尋找低成本市場。“這是低端生產(chan) 行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的自然過程。”
此外,中國企業(ye) 出口產(chan) 品,往往麵臨(lin) 重重壁壘。產(chan) 品從(cong) 國內(nei) 銷售到國外,成本高,審批嚴(yan) ,流程慢。因而一些有實力的民營企業(ye) 紛紛海外建廠,讓產(chan) 品直接進入海外市場,在時間和價(jia) 格上獲取優(you) 勢。“還有就是戰略性資產(chan) 。一是能源、資源類。我國能源長期來看都是短缺的,” 黃益平解釋,投資海外獲取能源是一個(ge) 戰略性的動機,“再有就是通過投資獲得品牌、技術,提高自身競爭(zheng) 力。比如聯想和IBM。”此外,黃益平表示,國外企業(ye) 本身具備的渠道資源,也是吸引中國企業(ye) 直接海外投資的動機之一。中國歐盟商會(hui) 副主席莎拉•馬爾可塔認為(wei) ,歐洲國家企業(ye) 相比中國投資方企業(ye) ,本土經驗更豐(feng) 富,更加了解被投資國市場規則。海外公司被中方收購後,中國企業(ye) 可以直接利用其自帶的銷售渠道,利用現成的管理層的經驗和人脈,在海外市場獲取利潤。
民營企業(ye) 將成主力
中國與(yu) 全球化智庫日前發布的《中國企業(ye) 國際化報告(2014)》藍皮書(shu) 稱,2013年,中國共有約1.53萬(wan) 家企業(ye) 走出去,其中國有企業(ye) 約占55%,他們(men) 對全球156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090家境外企業(ye) 進行了直接投資,中國香港、東(dong) 盟、歐盟、澳大利亞(ya) 、美國、俄羅斯、日本七個(ge) 主要經濟體(ti) 為(wei) 投資集中區域。“2014年後,中國會(hui) 迎來對外投資的黃金時代30年。未來,中國的民營企業(ye) 將會(hui) 成為(wei) 走出去的主力。”中國與(yu) 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說。王輝耀介紹,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ye) 在對外直接投資上表現出濃厚的興(xing) 趣和極大的積極性,民營企業(ye) 在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占比不斷增加,日益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海外並購的生力軍(jun) 。尤其在美國市場,民營企業(ye) 的投資總額占中國對美投資總額的76%,民營企業(ye) 在美投資項目總數已占中國對美投資項目總數的90%。國有企業(ye) 在中國企業(ye) 對外直接投資中占比不斷下降,根據商務部等統計資料,工商登記注冊(ce) 為(wei) “國有”性質的企業(ye) 對外直接投資比例已降至55.6%。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審批手續的簡化以及對外直接投資便利化措施的推出,民營企業(ye) 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力將得到進一步激發。與(yu) 此同時,國有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在境外並購中揚長避短、攜手合作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過去,中國是以國有企業(ye) 為(wei) 主的初期的主導形式,現在變成了國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並駕齊驅的模式。從(cong) 數據統計來看,民營企業(ye) 出去的勢頭更猛,效果可能更好,收益可能更大。”王輝耀說。
從(cong) 整個(ge) 中國企業(ye) 國際化曆程的大趨勢來看,中國民間的對外投資現在還沒有成為(wei) 中國對外投資的主體(ti) ,但逐漸成為(wei) “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原司長孫魯文表示,民營企業(ye) 充分發揮機製靈活,決(jue) 策鏈條短、效率高,海外關(guan) 注度低,談判能力強等特點,積極拓展其海外投資和並購空間,出現了一批影響比較大的海外並購項目,如,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複星收購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Caixa Seguros、萬(wan) 達並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等。據統計,民營企業(ye) 已占中國製造業(ye) “走出去”企業(ye) 中的60%,達到3000多家,美國和歐洲已經成為(wei) 民營企業(ye) 海外並購的主要市場。無論從(cong) 存量投資規模、當年流量還是從(cong) 發展的速度來看,民間投資的速度增長非常快,有可能在明年和後年成為(wei) 中國對外投資最主要的主力。而民營企業(ye) 走出去是檢驗中國經濟真正實力的標準之一。
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
伴隨著我國企業(ye) “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快和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ye) 紛紛踏上了境外上市之路。截至12月8日,已有10家中國企業(ye) 赴韓國上市,以福建、浙江、廣東(dong) 地區的製造業(ye) 為(wei) 主。3家企業(ye) 在東(dong) 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分別是新華財經、中國博奇和亞(ya) 洲傳(chuan) 媒。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e) 主要來自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部門,如食品加工業(ye) 、紡織業(ye) 、服裝加工業(ye) 、家居用品生產(chan) 、機械製造和化工業(ye) 等,目前有182家。在倫(lun) 敦證券交易所裏,中國上市企業(ye) 數量為(wei) 60家。在多倫(lun) 多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e) 為(wei) 55家。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e) 代表有搜狐、網易、中國網通、163、百度等,納斯達克麵向的企業(ye) 多是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大中型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e) 共有74家,總市值1.04萬(wan) 億(yi) 美元。在德意誌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ye) 有25家。龍永圖分析認為(wei)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企業(ye) 麵臨(lin) 諸多機會(hui) ,海外上市蘊藏巨大機遇。當前中國所麵臨(lin) 的經濟環境,既有來自國際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受國內(nei) 出現生產(chan) 過剩、資源環境變差、銀行改革滯後等不利因素幹擾,致使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不再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近日來,中國股市“紅肥綠瘦”,銀行股、證券股屢屢漲停。
龍永圖認為(wei) ,股市的表現符合中國經濟轉型方向,符合中國經濟新常態,將對小微企業(ye) 上市、中國經濟轉型提振信心,有利於(yu) 擴大消費內(nei) 需,有利於(yu) 中國金融體(ti) 製改革,發展資本市場,讓銀行、社會(hui) 及個(ge) 人過多的儲(chu) 蓄轉化成有效投資支持實體(ti) 經濟。下一步可關(guan) 注培育過剩產(chan) 業(ye) 中的優(you) 秀企業(ye) 在海外上市。
資本的加速“走出去”也離不開政策的“綠燈”效應。今年以來,國內(nei) 政策公開鼓勵企業(ye) 到境外上市。3月27日,中國證監會(hui) 在近20年來首次公開表示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到全國中小微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掛牌並進行股權、債(zhai) 權融資或到海外發行上市。6月25日,中國證監會(hui) 再次表示,尊重企業(ye) 自主選擇上市方式和上市地,但是從(cong) 監管導向上,更鼓勵企業(ye) 直接到境外上市。北京二八零零投資管理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洪亮認為(wei) ,政府相繼出台刺激政策,鼓勵中國企業(ye) 在境外上市,必將引發新一輪境外上市熱潮。境外資本市場將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融資上市的首選。
新形勢,新機遇
從(cong) 流量上看,中國對外投資已居世界前列,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仍處於(yu) 較低發展階段,2012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2%,居全球第13位,仍遠低於(yu) 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水平,僅(jin) 相當於(yu) 美國對外投資存量的10.2%,英國的29.4%,德國的34.4%,法國的35.5%,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wei) 此,中國政府正在為(wei) 更多中國資本“走出去”創造條件。未來幾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仍麵臨(lin) 著較好的國內(nei) 和國際環境,對外直接投資出現新的發展機遇。
一是“以開放促改革”,“走出去”發展戰略上升到一個(ge) 新的高度。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將“走出去”作為(wei)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的重要舉(ju) 措,進一步明確“必須推動對內(nei) 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nei) 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yu) 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以開放促改革”。明確提出要“擴大企業(ye) 和個(ge) 人對外投資,確立企業(ye) 和個(ge) 人對外投資主體(ti) 地位”。近期,對外直接投資主管部門也加快了投資審批製度的改革,在新公布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4年)》中,新的政府核準投資目錄對境外投資項目大幅鬆綁。除了少數另有規定外,對外直接投資一律實行備案製,進一步減少對企業(ye) 海外投資的行政幹預,企業(ye) “走出去”投資的自主性和市場化行為(wei) 將明顯增強。
二是“一帶一路”戰略為(wei) “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海外投資機遇。習(xi) 近平主席先後提出了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倡議。今年11月APEC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主席表示中國將出資400億(yi) 美元成立絲(si) 路基金,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chan) 業(ye) 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與(yu) 互聯互通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同時,中國也正著手推動另一家巨型開發性金融機構——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ya) 投行)的成立。實現“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nei) 容,既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聯通,也包括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相互暢通和便利化的聯通。
三是雙邊或多邊自貿區的建設,在推動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同時,也會(hui) 帶動區域內(nei) 投資的便利化。目前,中國已簽署12個(ge) 自貿協定,涉及20個(ge) 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yu) 東(dong) 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lan) 、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nei) 地與(yu) 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安排(CEPA),以及大陸和台灣的海峽兩(liang) 岸經濟合作框架(ECFA)。近期,中國又先後與(yu) 韓國和澳大利亞(ya) 完成了中韓自貿區和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實質性談判,並啟動中日韓自貿區第六輪談判工作。中美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正抓緊進行。雙邊和多邊自貿協定作為(wei) 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的製度性安排,在進一步促進雙邊或多邊貿易自由化和經貿發展的同時,也會(hui) 大大便利對外直接投資,把雙邊或多邊的投資與(yu) 合作帶向更高的水平。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wei) 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經濟複蘇和增長的動力。當前,全球經濟複蘇仍“脆弱、不均衡並被風險所困”,將麵臨(lin) 著長期維持低增長的“平庸時代”的威脅,新興(xing) 經濟體(ti) 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但在過去的18個(ge) 月中,經濟增速也較以前明顯放緩。根據IMF2014年10月份報告,新興(xing) 與(yu) 發展中經濟體(ti) 基礎設施明顯供給不足,而發達經濟體(ti) 現有的基礎設施逐步老化。美國國內(nei) 土木工程師協會(hui) 估計美國99%的主要公路都處於(yu) 老化的不良狀況。預計在未來15年,全球用於(yu) 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將超過9萬(wan) 億(yi) 美元。
繼世界銀行宣布要設立一個(ge) 全球基礎設施促進機構,促進私營部門在基礎設施投資中發揮作用,今年9月份G20財長會(hui) 議通過了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倡議,以幫助私營部門與(yu) 政府開展公私合營,使私營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11月G20通過的《布裏斯班行動計劃》中提出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將在未來四年內(nei) 籌建全球性基礎設施中心,鼓勵各國政府、私營企業(ye) 、發展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交換信息。
“走出去”準備好了嗎?
從(cong) 產(chan) 品輸出到資本輸出,這是一個(ge) 國家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不斷“晉級”的經典路線圖。當今中國,也走到了這個(ge) 節點。然而,機會(hui) 中也蘊含著風險。尤其是隨著中國政府逐漸放開對企業(ye) 境外投資的審批,企業(ye) 需要更多地自行承擔自主決(jue) 策、自擔風險的責任。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在當前對外投資規模快速增長和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的同時,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所麵臨(lin) 的投資失敗風險開始逐漸突出。
近年來,中國企業(ye) “走出去”折戟可謂已進入高發期。2004年上汽集團以5億(yi) 美元收購韓國雙龍汽車並成為(wei) 其控股股東(dong) ,但受製於(yu) 韓國當地嚴(yan) 苛的勞工法和強大的工會(hui) 組織,到了2009年便宣告投資失敗黯然退出。2006年中信泰富開始投資建設中澳鐵礦項目,產(chan) 品裝船出口比原計劃晚了4年,超支達80億(yi) 美元。2009年,中國鐵建與(yu) 沙特簽署了《沙特麥加薩法至穆戈達莎輕軌合同》,但因實際工程數量比簽約時預計的工程量大幅增加等原因,最終發生虧(kui) 損41.48億(yi) 元。除此之外,因地緣政局動蕩、政府換屆等政治風險,過去幾年中國企業(ye) 受挫利比亞(ya) 、緬甸、蒙古、越南等地的案例多有發生。多項數據和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分析也側(ce) 麵印證了中國對外投資的“水土不服”。中國礦業(ye) 聯合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王家華曾指出,中國海外礦業(ye) 投資,大約80%的失敗率。其中對鐵礦的成功投資更寥寥無幾。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助理謝誌斌在2014年莫幹山會(hui) 議上也表示,中國企業(ye) 特別是民營企業(ye) “走出去”,70%以上不盈利。
剖析失敗原因,首要因素來自於(yu) 決(jue) 策風險。與(yu) 本土經營不同,境外投資一方麵要麵臨(lin) 經營、財務、匯率等市場風險,另一方麵還可能會(hui) 遭遇文化差異、政策法律、勞工環境、政局動蕩、自然災害等非市場風險。但客觀而言,當前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仍處在起步階段,企業(ye) 普遍缺乏國際化視野,在製定和實施海外投資戰略方麵缺乏經驗,對國際投資的遊戲規則和國際市場風雲(yun) 變幻的認知還遠遠不夠。正是因為(wei) 對境外投資的風險預估不足,對投資目的國的宏觀環境缺乏了解,對項目發展前景評估不準,盲目決(jue) 策、草率決(jue) 策,導致經營虧(kui) 損乃至失敗。
此次中國政府再次鬆綁境外投資政策,對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來說是一個(ge) 極大的利好消息,但進行對外投資並最終成功實現跨國經營卻是一項係統性工程,如何讓中國企業(ye) 在對外投資過程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項難題。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企業(ye) 管理層做出決(jue) 策之前,需要有更多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為(wei) 了“走出去”而“走出去”。應當客觀評估自身條件、能力,並充分依托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機構,對投資目標國的市場、法律、勞工等等做出充分研究。尤其對於(yu) 立誌於(yu) “走出去”的中小民營企業(ye) 來說,必須好好補上風險防範這一課。
The 133rd Canton Fair was Fully Resum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汽車行業(ye) :巴西10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