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關於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有關問題的通知

來源:機電商會 時間:2015-03-04 00:00:0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財務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e) 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ye) 所得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e) 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現就企業(ye) 取得境外所得計征企業(ye) 所得稅時抵免境外已納或負擔所得稅額的有關(guan) 問題通知如下:

  一、居民企業(ye) 以及非居民企業(ye) 在中國境內(nei) 設立的機構、場所(以下統稱企業(ye) )依照企業(ye) 所得稅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有關(guan) 規定,應在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額的,適用本通知。

  二、企業(ye) 應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稅收協定以及本通知的規定,準確計算下列當期與(yu) 抵免境外所得稅有關(guan) 的項目後,確定當期實際可抵免分國(地區)別的境外所得稅稅額和抵免限額:

  (一)境內(nei) 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以下稱境內(nei) 應納稅所得額)和分國(地區)別的境外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以下稱境外應納稅所得額);

  (二)分國(地區)別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

  (三)分國(地區)別的境外所得稅的抵免限額。

  企業(ye) 不能準確計算上述項目實際可抵免分國(地區)別的境外所得稅稅額的,在相應國家(地區)繳納的稅收均不得在該企業(ye) 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也不得結轉以後年度抵免。

  三、企業(ye) 應就其按照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確定的中國境外所得(境外稅前所得),按以下規定計算實施條例第七十八條規定的境外應納稅所得額:

  (一)居民企業(ye) 在境外投資設立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的分支機構,其來源於(yu) 境外的所得,以境外收入總額扣除與(yu) 取得境外收入有關(guan) 的各項合理支出後的餘(yu) 額為(wei) 應納稅所得額。各項收入、支出按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確定。

  居民企業(ye) 在境外設立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的分支機構取得的各項境外所得,無論是否匯回中國境內(nei) ,均應計入該企業(ye) 所屬納稅年度的境外應納稅所得額。

  (二)居民企業(ye) 應就其來源於(yu) 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以及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chan) 等收入,扣除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等規定計算的與(yu) 取得該項收入有關(guan) 的各項合理支出後的餘(yu) 額為(wei) 應納稅所得額。來源於(yu) 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應按被投資方作出利潤分配決(jue) 定的日期確認收入實現;來源於(yu) 境外的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chan) 等收入,應按有關(guan) 合同約定應付交易對價(jia) 款的日期確認收入實現。

  (三)非居民企業(ye) 在境內(nei) 設立機構、場所的,應就其發生在境外但與(yu) 境內(nei) 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係的各項應稅所得,比照上述第(二)項的規定計算相應的應納稅所得額。

  (四)在計算境外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ye) 為(wei) 取得境內(nei) 、外所得而在境內(nei) 、境外發生的共同支出,與(yu) 取得境外應稅所得有關(guan) 的、合理的部分,應在境內(nei) 、境外(分國(地區)別,下同)應稅所得之間,按照合理比例進行分攤後扣除。

  (五)在匯總計算境外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ye) 在境外同一國家(地區)設立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的分支機構,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計算的虧(kui) 損,不得抵減其境內(nei) 或他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但可以用同一國家(地區)其他項目或以後年度的所得按規定彌補。

  四、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是指企業(ye) 來源於(yu) 中國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國境外稅收法律以及相關(guan) 規定應當繳納並已實際繳納的企業(ye) 所得稅性質的稅款。但不包括:

  (一)按照境外所得稅法律及相關(guan) 規定屬於(yu) 錯繳或錯征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二)按照稅收協定規定不應征收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三)因少繳或遲繳境外所得稅而追加的利息、滯納金或罰款;

  (四)境外所得稅納稅人或者其利害關(guan) 係人從(cong) 境外征稅主體(ti) 得到實際返還或補償(chang) 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五)按照我國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已經免征我國企業(ye) 所得稅的境外所得負擔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六)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guan) 規定已經從(cong) 企業(ye) 境外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境外所得稅稅款。

  五、居民企業(ye) 在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用境外所得間接負擔的稅額進行稅收抵免時,其取得的境外投資收益實際間接負擔的稅額,是指根據直接或者間接持股方式合計持股20%以上(含20%,下同)的規定層級的外國企業(ye) 股份,由此應分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中,從(cong) 最低一層外國企業(ye) 起逐層計算的屬於(yu) 由上一層企業(ye) 負擔的稅額,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層企業(ye) 所納稅額屬於(yu) 由一家上一層企業(ye) 負擔的稅額=(本層企業(ye) 就利潤和投資收益所實際繳納的稅額+符合本通知規定的由本層企業(ye) 間接負擔的稅額)×本層企業(ye) 向一家上一層企業(ye) 分配的股息(紅利)÷本層企業(ye) 所得稅後利潤額。

  六、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按照實施條例第八十條規定由居民企業(ye) 直接或者間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ye) ,限於(yu) 符合以下持股方式的三層外國企業(ye) :

  第一層:單一居民企業(ye) 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ye) ;

  第二層:單一第一層外國企業(ye) 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且由單一居民企業(ye) 直接持有或通過一個(ge) 或多個(ge) 符合本條規定持股條件的外國企業(ye) 間接持有總和達到20%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ye) ;

  第三層:單一第二層外國企業(ye) 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且由單一居民企業(ye) 直接持有或通過一個(ge) 或多個(ge) 符合本條規定持股條件的外國企業(ye) 間接持有總和達到20%以上股份的外國企業(ye) 。

  七、居民企業(ye) 從(cong) 與(yu) 我國政府訂立稅收協定(或安排)的國家(地區)取得的所得,按照該國(地區)稅收法律享受了免稅或減稅待遇,且該免稅或減稅的數額按照稅收協定規定應視同已繳稅額在中國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的,該免稅或減稅數額可作為(wei) 企業(ye) 實際繳納的境外所得稅額用於(yu) 辦理稅收抵免。

  八、企業(ye) 應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本通知的有關(guan) 規定分國(地區)別計算境外稅額的抵免限額。

  某國(地區)所得稅抵免限額=中國境內(nei) 、境外所得依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於(yu) 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nei) 、境外應納稅所得總額。

  據以計算上述公式中“中國境內(nei) 、境外所得依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的稅率,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應為(wei) 企業(ye) 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的稅率。

  企業(ye) 按照企業(ye) 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本通知的有關(guan) 規定計算的當期境內(nei) 、境外應納稅所得總額小於(yu) 零的,應以零計算當期境內(nei) 、境外應納稅所得總額,其當期境外所得稅的抵免限額也為(wei) 零。

  九、在計算實際應抵免的境外已繳納和間接負擔的所得稅稅額時,企業(ye) 在境外一國(地區)當年繳納和間接負擔的符合規定的所得稅稅額低於(yu) 所計算的該國(地區)抵免限額的,應以該項稅額作為(wei) 境外所得稅抵免額從(cong) 企業(ye) 應納稅總額中據實抵免;超過抵免限額的,當年應以抵免限額作為(wei) 境外所得稅抵免額進行抵免,超過抵免限額的餘(yu) 額允許從(cong) 次年起在連續五個(ge) 納稅年度內(nei) ,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餘(yu) 額進行抵補。

  十、屬於(yu) 下列情形的,經企業(ye) 申請,主管稅務機關(guan) 核準,可以采取簡易辦法對境外所得已納稅額計算抵免:

  (一)企業(ye) 從(cong) 境外取得營業(ye) 利潤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稅額間接抵免條件的股息所得,雖有所得來源國(地區)政府機關(guan) 核發的具有納稅性質的憑證或證明,但因客觀原因無法真實、準確地確認應當繳納並已經實際繳納的境外所得稅稅額的,除就該所得直接繳納及間接負擔的稅額在所得來源國(地區)的實際有效稅率低於(yu) 我國企業(ye) 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稅率50%以上的外,可按境外應納稅所得額的12.5%作為(wei) 抵免限額,企業(ye) 按該國(地區)稅務機關(guan) 或政府機關(guan) 核發具有納稅性質憑證或證明的金額,其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準予抵免;超過的部分不得抵免。

  屬於(yu) 本款規定以外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chan) 等投資性所得,均應按本通知的其他規定計算境外稅額抵免。

  (二)企業(ye) 從(cong) 境外取得營業(ye) 利潤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稅額間接抵免條件的股息所得,凡就該所得繳納及間接負擔的稅額在所得來源國(地區)的法定稅率且其實際有效稅率明顯高於(yu) 我國的,可直接以按本通知規定計算的境外應納稅所得額和我國企業(ye) 所得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的抵免限額作為(wei) 可抵免的已在境外實際繳納的企業(ye) 所得稅稅額。具體(ti) 國家(地區)名單見附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對名單進行調整。

  屬於(yu) 本款規定以外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轉讓財產(chan) 等投資性所得,均應按本通知的其他規定計算境外稅額抵免。

  十一、企業(ye) 在境外投資設立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的分支機構,其計算生產(chan) 、經營所得的納稅年度與(yu) 我國規定的納稅年度不一致的,與(yu) 我國納稅年度當年度相對應的境外納稅年度,應為(wei) 在我國有關(guan) 納稅年度中任何一日結束的境外納稅年度。

  企業(ye) 取得上款以外的境外所得實際繳納或間接負擔的境外所得稅,應在該項境外所得實現日所在的我國對應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計算抵免。

  十二、企業(ye) 抵免境外所得稅額後實際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為(wei) :

  企業(ye) 實際應納所得稅額=企業(ye) 境內(nei) 外所得應納稅總額-企業(ye) 所得稅減免、抵免優(you) 惠稅額-境外所得稅抵免額。

  十三、本通知所稱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是指根據企業(ye) 設立地法律不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或者按照稅收協定規定不認定為(wei) 對方國家(地區)的稅收居民。

  十四、企業(ye) 取得來源於(yu) 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應稅所得,參照本通知執行。

  十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外國政府訂立的有關(guan) 稅收的協定與(yu) 本通知有不同規定的,依照協定的規定辦理。

  十六、本通知自200811日起執行。

  附件:法定稅率明顯高於(yu) 我國的境外所得來源國(地區)名單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法定稅率明顯高於(yu) 我國的境外所得來源國(地區)名單

  美國、阿根廷、布隆迪、喀麥隆、古巴、法國、日本、摩洛哥、巴基斯坦、讚比亞(ya) 、科威特、孟加拉國、敘利亞(ya) 、約旦、老撾。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