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投資谘詢網
時間:2015-04-22 00:00:00
在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幾大機械巨頭紛紛麵臨著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帶來的經營業績下滑的陣痛期考驗。業內專家也十分讚同企業的說法,即由於社會存量設備飽和度高,行業產品產能過剩情況持續存在的現實,導致機械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此外,國內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對外依存度也製約了行業效益的提升。
行業寒冬的持續也正在倒逼企業加速轉型。談及未來發展,中聯重科表示將繼續做大環衛產業,財報稱,將持續提升傳統環衛機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與占有率,環境產品聚焦城市生活垃圾與餐廚垃圾治理,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活及餐廚垃圾整體解決方案。柳工機械則在年報中表示,未來將以裝載機、挖掘機產品為核心,著力發展叉車業務,培育礦山機械等大型裝備作為柳工新的增長點;強化中國市場,打造土石方機械的領先優勢,著力於新興市場,強化柳工核心競爭優勢。
針對中聯重科發展環保產業的做法,業內人士給予了肯定,雖然中聯重科2014年業績表現不佳,但隨著政策向好,城市中小型工程項目不斷增多,小型、微型、一機多用產品前景廣闊,同時國四標準的推行將增加節能和環保產品市場需求,這些需求都將助力中聯重科及整個機械行業回暖。
針對柳工未來的發力重點,行業分析師認為,礦山機械等大型裝備市場已趨於飽和,但結構水平較高的產品仍存在可觀的發展空間。
實際上,2015年工程機械行業已進入長周期的調整和整合,市場的漲跌將成為常態。對於機械巨頭們的差異化發展,有分析認為看效果尚需時日,就短期而言,行業投資形成的大量產能釋放帶來了產品結構性過剩,社會高飽和度的存量設備抑製了短期需求。業內人士坦言,這一市場需求不振的狀況短期難以改變,由於受經濟走勢影響較大,機械行業可能在兩三年內有所轉變,但具體何時回暖目前仍不好判斷。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在過去幾年的黃金發展期,這些龍頭企業已經備好了過冬的糧草,例如中聯重科的淨資產超過400億元,其現金流達到169億元,徐工機械也擁有51億元的現金儲備,這為他們的轉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有證券分析師強調,“一帶一路”所涉及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國內工程機械過剩產能輸出,這將為龍頭企業帶來受益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