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網
時間:2015-05-04 00:00:00
霧霾圍城,機動車排放再次成為口誅筆伐對象,當社會還在為誰是霧霾的“罪魁禍首”而爭論不休時,早已有許多都市白領、高管行動起來,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既能健身又低碳環保的運動“神器”—自行車。
曆史總是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曾幾何時,自行車也一度占領著城市與鄉村市場,若幹年前,自行車的作用僅限於交通工具,一到下班時間,就會看到大街上國產自行車流動的場麵,由此這些畫麵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早已形成一道風景。
如今汽車文化風靡社會,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甚少見有宣傳自行車文化的,我們走在街頭也很少能聽到曾經叮叮當當的自行車鈴聲,尤其隨著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和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一些城市開始考慮重溫曾盛極一時的“自行車文化”,並決定在城市的公共場所提供自行車的租賃服務。
特別是近些年戶外自行車運動的興起,自行車的作用已擴展到健身、旅遊、娛樂等很多方麵,而戶外自行車運動也讓人們在行車中感受到身心愉悅。在當今社會大力倡導低碳、健康生活的今天,自行車時代也有望將適時複蘇,並將休閑娛樂、健身運動整合在一起,從而興起大眾體育文化,騎行文化,更有傳統文化蘊含其中,成為一種時尚運動的標誌。
對此,中國自行車協會秘書長郭文玉表示,作為中國自行車協會來說,近五年都在致力於推動自行車文化,倡導低碳環保、健康出行的理念。應該說通過這幾年的大力推廣,這個行業也隨著國家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初見成效,而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往屆國際自行車博覽會與北京自行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將是自行車文化紮根的開始,也將是率先一步引領自行車文化新風潮的標誌”。
郭文玉認為,文化才是永久的經濟,有文化的產業才有前途,文化和產業應該進一步深度融合才會長久發展。
據悉,歐美自行車市場以運動、休閑為主體,是全球最大的中高級自行車使用市場,已經十分成熟。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作為健康產業的一個明星行業,自行車文化在我國雖然方興未艾,但尚未形成歐美那種深入城市、中產階級生活和精神的“病毒式傳播”。如何讓自行車文化深入我們的生活?這成了業內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據具有多年專業會展經驗的企業代表葉迅透露,中國自行車行業市場最大的缺憾,就是始終缺少一個真正強調自行車文化,並能為這個行業中的企業去搶奪和深挖北方區市場服務的展會平台。
“其實騎自行車崇尚自然,是低碳主義,是綠色文化;騎車有益健身,是體育文化;騎車省錢,是經濟文化;自行車比汽車曆史悠久,更有傳統文化韻味。”許多自行車發燒友表示,正是自行車文化所帶來的諸多非常感受,也讓他們一接觸上自行車就愛不釋手、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