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
時間:2015-05-22 00:00:00
為了躲開歐盟貿易壁壘,原本在中國的自行車製造商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生產,結果還是逃不出“歐盟的五指山”。
5月19日,歐盟對原產於中國的自行車作出了反規避終裁,即原產於中國,自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賓轉口存在規避,決定征收48.5%的反傾銷稅。分析人士認為,歐盟對原產地在中國的自行車征收48.5%高稅率長達20年,反規避終裁將進一步壓縮原產地在中國的自行車輸歐空間。
反規避再上演
歐盟的反規避終裁表明,原產中國的自行車即使標明原產於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賓,在三個國家轉口也一樣征收48.5%的反傾銷稅。
不過,向來對大陸和台灣為主的亞洲自行車廠商征高額反傾銷稅的歐盟,這次網開一麵:反規避終裁的約束力,對柬埔寨3家企業和菲律賓1家企業例外。
由於受到原產地中國的自行車衝擊,早在1991年10月,歐盟就對原產於中國的自行車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1993年9月,歐盟對此案作出肯定性終裁,裁定征收48.5%的反傾銷稅。2014年9月,歐盟對原產於中國的自行車進行反規避立案調查。
台商企業愛地雅1997年在東莞設廠,產品市場就涉及歐盟。愛地雅東莞工廠有關負責人曾深刻指出,歐盟即使不征收反傾銷稅了,歐盟為了保護成員國家的自行車產業,還會變著花樣來提高大陸自行車生產廠商的價格,盡可能弱化進口自行車的價格優勢。
此前有報道稱,大陸和台灣自行車生產商為了逃避歐盟的原產地追蹤,自行車生產廠家曾先後嚐試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
前述分析人士稱,事實來說這種逃避更像“貓和老鼠”的遊戲,在歐盟外的產地轉移,時常都是“你轉到哪,歐盟的反傾銷稅就征到哪,就像這次反規避終裁的落地”。
波及“東莞製造”
涉及歐盟或歐洲市場的東莞自行車製造商並不多,有世界知名的大行自行車、愛地雅自行車等企業。分析觀點普遍認為,歐盟高額反傾銷稅率,迫使一些中國自行車廠商退出了歐盟,轉向北美、南美等市場。
愛地雅在1997年落地東莞後,考慮到原產地因素,把主要出口市場選擇北美、日本、韓國等區域,不再進入歐盟市場,但仍保持一些歐洲國家如瑞士的貿易往來。
歐盟國家仍是愛地雅的目的市場。1998年,愛地雅創辦了波蘭工廠,規避反傾銷的壁壘,並享受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零關稅。
然而,並非每個自行車廠商都可到歐盟國家建廠。愛地雅有關負責人曾指出,波蘭設廠並非容易的事情,因為保證原產地在波蘭就要遵從該國原產地原則,做到整車價值的60%在波蘭創造。目前,歐盟國家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仍保持了自行車生產。
該人士在公開報道中直言,自行車很多零部件在歐盟沒有,需要在亞洲完成,對企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規劃要非常精細,如何在40%的采購內做到采購最經濟,從而保持成本優勢。
對此,前述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在歐盟自行車生產成本很高,所以很多企業不能到當地設廠,最好的辦法是轉移到別的市場,同時繼續尋找新的原產地。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這次反規避終裁其實堵死了原產中國的自行車出口歐盟通道,最終影響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也會影響包括東莞廠商在內的零部件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