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15-05-22 00:00:00
“對話新國企,引領新常態”係列訪談日前在中國經濟網演播廳舉行,中航通飛副總經理、中航工業通飛華北飛機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樞瑋做客中國經濟網,揭開通用航空的“神秘麵紗”。
除了民航和軍航,所有的航空活動都叫通用航空,包括短途運輸、農民作業、飛行員培訓、應急救援等。張樞瑋表示,通用航空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產業鏈長,帶動性強,是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結合最緊密的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都會有很大貢獻。
“像內蒙古,老百姓開車一開就半天,在那建設一個小機場,飛機開通後,就隻需要40、50分鍾,方便出行,”張樞瑋介紹說,“冬天大雪封路,尤其東北沒法走,機場就可以保持暢通,對日常生活、疾病治療、救災減災發揮作用。”
不過,目前我國通用航空發展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據介紹,我國在冊通用飛機隻有一千多架,美國約有二十多萬架。
張樞瑋指出,當前通用航空發展麵臨幾方麵製約因素:一是“上不了天”,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比較嚴格,而國外三千米以下是開放的;二是“落不了地”,地麵上機場太少,我國地麵機場加起來四百多個,美國則有兩萬多個;三是服務保障體係不健全,航空汽油生產少、價格高,造成使用成本過高;四是社會對通用航空的普遍認識不足。
為推動通用航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發展,中航工業一方麵加強製造,根據市場需求推出合適產品;二是在通用航空運營商領先使用,使社會大眾親身體驗,更方便的參與到通用航空裏來。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從呼倫貝爾市政府開始,今年將升級為自治區合作,在全內蒙區域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