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投資谘詢網
時間:2015-05-20 00:00:00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該《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導製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製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係。改革方案同時提出三個階段的實施步驟,明確了標準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意味著,工程機械協會標準製定也迎來政策春風。
市場呼喚社團標準
就工程機械行業而言,目前全行業的標準分散在6個全國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5個分技術委員會。
另外,在汽車行業還有“礦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專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業務覆蓋的部分產品也應歸類為工程機械中土方機械或以汽車為底盤的起重機、泵車、攪拌車、市政環衛機械等工程機械。
據不完全統計,工程機械行業現行的標準共有649項,其中國家標準《GB》307項;行業標準342項。
近年來,各標委會製修訂標準的工作量很大,行業各標委會在組織起草國標、行標以及國際標準轉化工作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成績。但目前還有近百項上報待批和計劃準備起草或修訂的標準。從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掌握和相關企業反映的情況看,仍然存在標準缺失滯後老化問題和重複交叉矛盾現象,解決問題急切需要社會團體標準。
協會專家認為,目前,標準管理體製機製問題確實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工程機械行業一些領域發展。例如,工程起重機行業企業普遍反映的55噸級以上汽車起重機超限,主要就是標準問題,分別涉及國標、發改委行標、交通部行標;還涉及“公告”、“3C”、機動車輛登記等管理性規定問題。其中,標準之間相互矛盾,造成了目前大型汽車起重機無法領取牌照,無法運營和上保險,使這些非常有市場需要的產品產生積壓,不但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還限製了大型汽車起重機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協會一直反映企業的這些訴求。這說明標準的統一協調可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協調將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
我國現行標準以政府標準為主,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均由政府主導製定,缺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由社會團體主導製定的標準,這種一元結構導致社會和市場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製約了標準的有效供給。反觀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除了政府標準外,都有體係比較健全、數量龐大的社會組織標準,兩者之間具有良好的聯係協調機製。培育和發展社團組織標準,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協會等按照市場需要製定發布社會團體標準,是標準化管理體製機製改革的重要舉措,符合工程機械行業實際和相關企業的需要。
製定標準優勢明顯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表示,作為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開展工程機械行業社會團體標準工作具備明顯的優勢和良好基礎。
一是,協會是由工程機械行業上中下遊企業、用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具有法人地位的社會團體。對於建立新型技術標準體係,協會不僅響應和支持這項改革,更應該以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包括製修訂社團組織標準等新體係建設中,在社團標準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二是,工程機械行業市場化程度高,是技術創新活躍的領域,協會在行業市場化和技術創新方麵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在裝備製造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充分競爭中為用戶提供裝備,各配套商、代理商、製造商依托市場化配置資源競相發展。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各相關企業技術創新異常活躍,全行業專利數量突破10萬件,且發明專利逐年增加;產品升級換代加快,重大裝備不斷湧現,品牌的影響力大幅度提高。
協會總部和30個分支機構的相關人員,了解行業技術發展情況,也熟悉標準化工作。除此之外,還擁有一大批熱心標準化工作的會員企業、標委會、檢測機構和研究院所,其重點單位均是協會的常務理事和副會長單位。因此,協會有能力立足於市場需要,根據政府委托或會員單位提議,積極組織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標委會、研究檢測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製定好行業各類社團標準。
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通過製定協會標準,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更好地開展社會團體標準工作奠定了基礎。
2010年,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正式通過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協會標準管理辦法》,授權協會開始組織起草協會標準。從2011年起到目前為止,共批準發布了24項協會標準,在行業內為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工程機械定義及類組劃分標準是協會第一項標準,這項標準第一次以標準的形式將工程機械的定義確定下來,同時確定了工程機械涵蓋的20大類產品,此項標準各分支機構都廣泛參與,得到了政府和行業企業、社會的廣泛認同。
由築路機械分會組織製定了九項標準,涉及到裝調、修理、操作等職業技能方麵;設備驗收、售後服務與使用說明等服務領域;關鍵配套件等方麵的標準。
由協會和中石化潤滑油研究中心組織製定了五項潤滑油選用標準,這五項標準起草是在協會進行了大量的行業企業用油情況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協會共向行業企業發送近千份調查表,回收了200多份調查表,進行分析、總結。調查結果表明行業用油比較混亂、用油油品級別普遍較低、規範性指導文件缺失等等。為解決上述問題,保證工程機械產品用油,協會聯合中石化潤滑油研究中心起草了這項標準。
學術工作委員會組織製定的工程機械零部件再製造術語、產品標識、通用技術要求三項標準,這是協會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對工信部主導的再製造試點的有力支持,也是滿足行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市場需要。
裝修與高空作業機械分會起草了高空作業吊籃、平台、擦窗機等五項關於安裝、拆卸、維護保養、操作以及施工工法的標準,這是“十一五”科研項目課題的驗收標準,是標準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模式。
質量工作委員會和觀光車分會組織起草的低速電動乘用車通用技術條件,對觀光車的技術條件進行了規範,形成標準。
在這24項標準中,定義術語標準一項;安全標準四項;節能環保標準三項;技術標準五項;服務性標準三項;培訓標準二項;零部件標準四項;工法標準一項;產品標準一項。
近年來,在工程機械相關標委會和行業企業的努力下,隨著工程機械標準的不斷製修訂,標準平均標齡正在逐步縮短,逐步接近國標委平均標齡5年的指導水平。技術水平也隨著標齡縮短進一步提高,將更加在技術進步上起到重要作用。
將重點開展8項工作
蘇子孟指出,下一步,協會打算重點開展以下8項工作:
第一,全麵啟動工程機械行業社會團體標準製定工作,協會總部和各分支機構根據各自特點,係統地組織開展全行業和分行業的標準普查,調查、梳理涉及本行業及產品的國標、行標、地標及國際標準,初步建立分行業標準體係和框架,為組織製定社會團體標準打下良好的基礎。要認真理清各類標準的家底兒,明確哪些正在發揮作用,哪些不能發揮作用,哪些需要修改,哪些需要淘汰等等。
第二,啟動《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標準管理辦法》修訂。結合協會標準管理辦法幾年來執行情況,廣泛征求重點企業、分支機構、各標委會、檢測機構、研究院所的意見,在保證標準修訂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簡化繁瑣的審批過程。
第三,啟動“十三五”工程機械行業社會團體標準規劃工作。在行業標準普查的基礎上,編製行業“十三五”社會團體標準規劃,分析現狀,確立發展社會團體標準指導思想,建立社會團體標準體係和框架,編製標準數據庫,構建國際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