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05-26 00:00:00
近日,商務部發布2015年第15號公告,初裁認定原產於日本和美國的進口光纖預製棒存在傾銷,並將采取臨時的反傾銷措施。
在本次光纖預製棒反傾銷調查中,根據公告,自2015年5月21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產地的光纖預製棒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具體為,信越化學株式會社的保證金比率為8.9%,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為7.8%,株式會社藤倉為8.3%,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為8.3%,康寧公司為39%,OFS-費特有限責任公司為16.9%。
公告還稱,此次裁定隻是初裁,各利益相關方可以在公告發布之日起20天內,向調查機關提出書麵評論並附相關證據。對於未在問卷(含補充問卷)及公告所要求的規定期限內提交證據的,由於調查時間的限製,調查機關將不予考慮。
在此之前,商務部曾在2003年和2010年發起對原產於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反傾銷調查,最終對上述地區光纖廠商征收反傾銷稅,如今又初裁認定美、日等國進口光棒產品存在反傾銷行為,從側麵表明了國家支持國產光通信企業發展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曾多次向進口光纖產品征收反傾銷稅,而且最早一批征收期限即將到期,屆時會有國際光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使國內光纖業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包括在光棒反傾銷中幸存下來的光纖光纜製造企業在內的部分光纖企業會再次麵臨被淘汰的命運。
商務部對進口光纖預製棒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國產光棒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還能夠規範國內光纖光纜市場。
從光纖光纜產業鏈來看,光纖預製棒屬於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品,是產業的核心,占據了光纖光纜產品70%的利潤,其生產技術最初主要掌握在日本、美國等國外生產者手中。不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長飛、亨通、中天科技等民族光棒製造企業通過自主研發以及通過與國外企業合資或合作等方式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新設備、擴充產能,使得國產光棒產能、產量持續增長,市場份額逐步提升。
盡管如此,但國產光纖預製棒仍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數量龐大的光纖光纜製造企業的需求,給進口光纖預製棒留出了市場空間。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0-2013年間,中國光棒需求量從2849噸增至6053噸,但進口光棒市場份額從67.45%降至41.44%。市場份額持續下滑使日本、美國等光棒生產企業逐步調整市場策略,向中國低價出口大量光棒產品,使得國內光棒產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光棒的利潤率、投資收益率也均明顯處於偏低水平。國內光纖預製棒的生產經營已經遭受到進口產品的衝擊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