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械網
時間:2015-06-03 00:00:00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了筆者的特別關注。曆時5個月,由新興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智能工具機器人在今年4月順利走下產品總裝線。據筆者了解,該機器人采用模塊化設計,集合了起重、叉裝、焊接、場內運輸等功能,各項功能可以任意組合構建。
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新興移山總經理段玉林表示“我國機械製造業逐漸要實現由製造產品向創造產品轉變,工具機器人的研製成功,是我們在智能製造領域實現的初步突破。”未來,智能工具機器人會出現更多的應用方式。比如,起重和吊裝功能讓它能充分應用在集裝箱裝卸和碼垛方麵。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永奇表示,該款智能工具機器人的出現填補了我國在集裝箱裝卸自動化技術方麵的空白,“可以有效節省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加快物流運轉效率。”
由此,筆者更加強烈的感受到,不斷加強產品的智能化,不斷進行智能創新,這將是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未來出路。而且近一段時間以來,行業的各家企業也都在智能創新方麵進行了諸多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中聯重科幹混砂漿SE施工設備:機械化施工助力環保
2013年12月25日,中聯重科宣布收購全球幹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位於德國Neuenburg的m-tec公司。通過嫁接m-tec技術,中聯重科成為名副其實的幹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
成績的背後,是中聯重科永不止步的信念。經過不懈的研發與設計,具有德國血統的中聯重科幹混施工設備在經過多次施工實地現場演示後,其高效和易用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中聯重科幹混砂漿SE設備於5月30日登陸上海灘,於上海東方禦府工地大展身手,現場施工由具有專利技術的散裝砂漿專用氣力輸送係統G140、連續攪拌機D30和砂漿泵P50組合完成,實現了27層高層輸送和噴塗。
現場施工觀摩中,記者了解到,應對施工現場勞動力緊缺、熟練工缺乏、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中聯重科推出的針對(砌築)抹灰散裝砂漿的高層氣力輸送及噴塗方案,采用全自動輸送、攪拌和噴塗的方式,無需人員看管或操作,最大限度降低人工使用,且施工組織靈活便捷,可一人、兩人、多人完成抹灰施工,這些技術優勢是國內外其它設備或技術所不具備的。采用機械化施工,施工效率提升了3倍,施工成本也更低,傳統人工施工方式和劣質砂漿帶來的種種質量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以2平方米的牆麵為例,這套設備從輸送到噴塗隻需2分鍾完成,而采用傳統人工抹灰的操作方式,整個過程需要5分鍾時間,而這5分鍾時間僅僅隻是塗抹而不包括攪拌砂漿。
據中聯重科幹混砂漿產品總監吳漫天介紹中聯重科研發的散裝砂漿輸送噴塗利器組合不僅在歐洲和亞洲已經成功應用多年,並且針對中國砂漿及施工特點做出多項針對性技術適應性革新,並申請了相關的專利。業內專家稱,這套設備和技術將為中國高層建築的幹混砂漿施工帶來革命性變化。
機械化的施工進程,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在人力成本逐步上升的時代,人力成本的節約,將為施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據估算,如果建築工程的施工全部用幹混砂漿機械化施工代替傳統現場攪拌人工施工,建築工程可降低施工成本17%左右。
阿特拉斯?科普柯創新工具助您輕鬆選擇裝載方案
阿特拉斯?科普柯開發的創新型數字工具可幫助用戶更輕鬆地為隧道和礦山選擇正確的裝載解決方案。這款名為”裝載優化器”的工具可找出適合工地條件的最優裝載解決方案
以前,出渣通常需要在工地上反複試驗不同方案,直至找到最佳解決方案該過程可能極為耗時且成本高昂——但現在,這一過程可以不再這樣了。
阿特拉斯?科普柯全新數字工具“裝載優化器”可根據工地的主要參數評估不同的方法和設備類型,確定最佳裝載方案。
“裝載優化器可處理多個變量,這些變量可多次更改並微調,”阿特拉斯?科普柯全球項目經理JohannesHansson解釋道。
“這意味著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作業方式、設備規格、通風係統類型等主要因素及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評估,”他說道“這款優化器的明顯優勢就是它能讓你清晰地看到這些變化對效率、生產率和成本的影響。”
通風布置是選擇裝載最優方案的關鍵參數之一。隧道或巷道的尺寸、頂部安置管道所需的空間以及為設備預留的區域,構成了並不簡單的計算方程。
“裝載優化器可將這些通風布置的相關數據與我們的Serpent通風係統同步,取得適當的平衡,從而妥善解決通風布置問題,”Hansson表示,“該工具還可在屏幕上模擬替代解決方案,並顯示這些方案將如何影響效率和生產率。”
力士德:“高效+節能”震撼客戶
5月29日,山東常林集團力士德公司聯合江西區域經銷商江西豐灜公司在江西省玉山縣成功召開了力士德高效蓄能挖掘機和SC360.8H挖掘機演示會,為江西玉山的礦山老板展示了力士德公司產品的優異性能。
挖掘機到場的時候天空還下著瓢潑大雨,與客戶約定的演示時間是上午10點,離演示時間越來越近了,雨還在下著,所有演示小組成員都在焦急的等待著雨停。天公作美,9點30分,雨漸漸的停了下來,巡演工作人員立即組織車輛準備演示。
當客戶到達演示場地,看到我們挖掘機“30噸級車輛的發動機、40噸級的重量、70噸級的鬥容”時,起初對我們的車輛產生了懷疑,紛紛向工作人員進行詢問。現場人員進行了耐心的解答:這不是一台常規型的挖掘機,是一種蓄能型挖掘機,將工作裝置下降時浪費的能量儲存起來,在工作過程中釋放出來,達到蓄能、節能的效果。盡管有了詳細的解答,但現場用戶還是有所懷疑。為了容用戶直觀看到挖掘機的蓄能效果,我們讓挖掘機先抓滿鬥石料,鏟鬥放在地上,讓發動機熄火,然後操作手操縱先到手柄,隻見接近20噸中的滿載工作裝置迅速提升了起來,客戶一下被深深震撼了,紛紛表示第一次見如此神奇的挖機。
山河智能“智能挖掘機”獲創新成果展金獎
5月22日至24日,首屆長株潭“我為兩型作貢獻”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展,來自長株潭三市38個單位的57項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在長沙烈士公園集中展出。湖南省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鍾小汨,長沙市人大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趙建強,株洲市人大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王建之,湘潭市人大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徐亞健為成果展揭幕。
本次參展的57項職工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長株潭三市職工在國際、國家及省市科技創新領域的獲獎成果,旨在營造人人關注科技、支持創新、參與科普氛圍,激發廣大職工崗位學習、崗位創新、崗位成才,掀起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的新高潮。
山河智能“智能挖掘機”項目在“863”、“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支持下,開展了挖掘機智能操控、非結構環境的輔助作業、節能控製、智能控製係統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該研究成果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授權發明專利9項,編寫專著1本,製定國家及行業標準4項;先後研製了4款智能挖掘機科研樣機,經湖南省科技廳鑒定:智能挖掘機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力重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未來發展
同力重工企業技術中心於2014年通過了省級認定,並於2015年5月正式授予同力重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標牌,標誌著國內首家工程運輸機械省級技術中心正式成立,為企業邁向行業巔峰奠定了基石。
同力重工自成立以來,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理念,始終立足自主研發,堅持技術創新,始終專注於非公路運輸領域產品及技術的研究,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同力重工不斷完善創新體係,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利用技術中心創新平台和優勢資源,做出了不凡的成績:
產品研發方麵:
同力重工一直致力於市場需求的研究,明確了用戶的需求指標,定義了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的技術指標,確定了實現這些技術指標的技術路線,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手段,開發了TL6類、TL8類非公路寬體自卸車,TLD類非公路礦用自卸車,TLK類坑道運輸車,TLS類大噸位非公路灑水車,TLQ類橋梁運輸車等不同類別30多個品種的工程運輸機械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由於其具有高效、經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性能,被廣泛應用於各類礦山、水電工地、大型工程,深受廣大用戶的厚愛。TL6類、TL8類產品不但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形成了一個新的行業---非公路寬體自卸車行業,短短10年期間,這個行業已經得到了快速健康的發展。
組織機構和研發投入方麵:
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係,培養和建成了一支專業研發團隊,技術中心擁有員工98人,占職工總人數的30%以上。主要職責是建立信息化平台、進行基礎技術理論研究、新產品、新機型、係統模塊和關鍵總成的研發與設計、生產工藝設計與優化、質量標準的製定及產品質量的控製、知識產權、知識管理推進、標準化戰略工作等。
在科研經費投入上,每年至少按照銷售收入的3%提取,列支科研經費,用於購置科研設備、設計及管理軟件,技術人員獎勵等,專款專用。
設備投入方麵:
加大硬件條件改善,切實推進創新平台建設。目前技術中心擁有各類設備100多台(套),用於產品研發、基礎研究實驗、產品對比試驗、工藝研究試驗、質量分析檢驗、試製車間等。
由上所見,智能創新將進一步引領工程機械產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