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時間:2015-07-06 00:00:00
2015年6月30日,魅族的年度新品MX5與華為榮耀7發布,因為時間接近,魅族甚至把大巴車開到了榮耀發布會的現場接送參會者。頗有些喜劇色彩。
2015年,在智能手機整體萎縮的情況下,華為和魅族都是表現不錯的廠商,2000元左右的產品,也是市場上中端產品的主力,廠商非常重視,下了一定的工夫。但是,從產品看,我們卻看不到太多亮點。
也許是這些年智能手機已經讓我們審美疲勞,但是廠家缺乏創新也是一個大問題。
一、與上一代拉不開差距的產品
智能手機是一個集成的產品,核心元件來自於外購,即使是華為這種自己能設計CPU的,核心還是ARM的公版。
按照ARM的路線圖,上一代是A15/A7大小核心,中間出來一個A15的改進版A17。然後這一代應該是A57/A53的大小核心,性能上有一個自然的升級。
魅族上一代2000元級別的產品MX4,用了MT6595核心,這是A17核心,性能和功耗都不錯,除了不支持64位以外,是一個很優秀的核心。
華為榮耀6用的麒麟920是A15/A7的架構,性能也不錯。
但是到了這一代產品,魅族的上家MTK,沒有跟進ARM的路線,走A57/A53的路子,而是選擇了A53高低頻的搭配。
因為目前的工藝下,A57太熱,性能雖然高,但是動輒就要降低頻率。MTK拿不到先進工藝,所以選擇了性能差一些,但是發熱低的A53。
於是魅族的MX5也隻能用性能比較弱的A53,雖然頻率已經努力拉高,但是真正比性能(和體驗密切相關的單核心性能,不是堆砌核心的多核心性能),魅族MX5相比上一代MX4並沒有提升。
同樣,華為也拿不到最新的工藝。在目前的工藝下,華為麒麟選擇了與MTK類似的路線,高低頻A53組合。
這樣的結果是,榮耀7相對於榮耀6,性能上也沒有提升,隻是功耗有了進步。
我們知道,上一代的主流產品是驍龍801,這個產品性能和功耗都不錯,很多廠商都采用了這款芯片。
我們對比一下性能,用Geekbench3的單線程跑分看。ARM目前主打的高性能高功耗A57,在目前的工藝下大約是1300多分,代表是小米note、nubia Z9和即將發布的一加2代,三星手裏有14nm工藝,可以拉高頻率,三星note4能跑到1400分。
上一代A15高頻,驍龍801高頻,大約能跑到1000-1100分,A17還要稍微再高一點。
而昨天發布的魅族MX5與華為榮耀7,即使努力把A53拉到了2Ghz以上的高頻,跑分也隻有900-1000分。性能上差距不大。
二、缺乏創新的附加功能
榮耀7提到自己的創新,是什麽指紋識別、藍寶石鏡頭、金屬外殼,快速充電。
魅族MX5甚至連三星AM-Oled屏幕都拿出來說事了。
這些東西都是去年甚至前幾年就出現在手機上的,如今到了發布會還拿出來,隻能說明廠商確實是想不出新東西來了。
前幾天,金立新品發布會,好歹還有個6000mah超大電池,1.2億像素超像素的鏡頭可算是創新。
我們看看蘋果的發布會,人家直接是自己研發的CPU架構,ARM公版都不屑用。人家的Geekbench3跑1600分啊。
三星架構雖然是ARM的,但是人家有14nm工藝啊,性能在安卓中也是最強啊。
你學不了蘋果、三星的高科技,至少可以學學金立、vivo,在續航、攝像頭、音頻上做做文章啊。核心技術缺乏創新,附加功能也不努力。
對於老用戶來說,實在是找不到升級換代的動力。
三、向上遊產業鏈進軍
隨著產業鏈的透明化,手機廠商創新確實是越來越難了,你能買到的東西,對手也能買到,價格又差不多,最後的結果就是產品差不多。就是Logo、外形,UI有區別,而UI又可以刷機……。
蘋果公司手裏有ioses這個獨一無二的操作係統,但是蘋果沒有固步自封。
他們早早的買了處理器設計公司,自己設計處理器,與市麵上其他廠商做出產品區別。
三星本來手裏就有全套的產業鏈,自家的手機可以用最新的工藝,最快的儲存器,在安卓中做機皇。
中國廠商要突破創新瓶頸,也要向上遊產業鏈進軍。
近期,華為、中芯國際、高通以及一家比利時的研究機構搞合資,研發新的CPU製造工藝,這就是一個好的嚐試。
如果華為現在手裏有14nm或者16nm工藝,完全可以和三星一樣用A57/A53的大小核心,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魅族目前實力弱了一點,還不能向上遊延伸。但是魅族的競爭對手小米已經開始要搞芯片了,除了投資聯芯,還招募了前高通的高管王翔總,這也是正確的路子。
其實,往上遊延伸不一定非要做CPU,攝像頭的鏡頭、CMOS、音頻的DAC、屏幕、電池……,某一項或者幾項做出獨家特色都是賣點。
向上遊產業鏈延伸,才能突破創新瓶頸,才能做出特色,做出附加值。中國廠商未來應該在這方麵多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