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網財經
時間:2015-07-07 00:00:00
三場撕逼大戰
互聯網手機發展到現在,一共有三場值得一看的撕逼大戰。第一場華為VS小米,華為終端董事長、大嘴餘承東和小米董事長雷軍在新浪微博上唇槍舌劍,隔山打牛,底下的人也沒閑著,各種互黑的段子接連出爐。最後華為榮耀成功上位,不過不是靠打嘴仗,而是華為深厚的技術積累、過硬的產品品質最終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第二場老羅VS王自如。在王自如批判錘子手機前,錘子手機已經因為質量問題嚴重不過關而顯得盛名難副,經過優酷直播論戰一役,老羅把王自如訓得狗血淋頭,個人聲望達到了頂點,然並卵。消費者並不買賬,錘子手機銷售仍然萎靡,到今年已經是泯然於眾人,老羅的風光如空中樓閣一樣虛幻。
第三場是正在進行的小米VS樂視。小米宣稱自己的內容是老大,樂視回擊說小米還不懂什麽叫生態;小米說樂視捆綁年費、不合規就是最大的謊言,樂視回應小米造謠,涉嫌名譽侵權。看似打得激烈,用一位圈外人的說法,其實消費者並不在意,該買什麽就買什麽。
其他還有不少品牌也是口水紛飛,影響力比較弱就不一一贅述了。總的來看,專心在互聯網上撕逼的廠商越來越多,專注做產品的廠商是越來越少了。而專注做產品的廠商,則在喧囂聲中默默的發展壯大,成為手機業的重要力量。比如華為,比如TCL。
學習蘋果內核
蘋果擁有業界最好的口碑以及最忠實的用戶群體,也是全球最賺錢的手機廠商,自然是業界所有廠商學習的對象。中國不少手機廠商,有的“砸蘋果”吸引眼球為新產品造勢,有的號稱是蘋果之後“全球第二好用的智能手機”,有的向蘋果“致敬”,但似乎都忽略了一個事實:蘋果手機從不打口水仗,而是默默的研發產品,不斷創新,每一代產品都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國內認真做產品的廠商,一是華為,在經曆與小米的撕逼大戰後,華為回歸到產品本身,不斷推出口碑良好的產品,例如去年推出的mate7,隻靠消費者口口相傳就熱銷到供不應求,根本不需要打口水仗。華為通過產品的使用體驗收獲粉絲、積累用戶,一步步擠壓小米的市場空間。
二是TCL。TCL很特異,是一家主要市場在海外的中國手機廠商,是以在中國還名聲不響。事實上,TCL以及收購的法國Alcatel品牌,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已經在歐洲、北美、南美等市場打出了一片天地,深受海外消費者的讚譽。2014年,TCL通訊賣出了7300萬部手機,位居全球十大手機廠商之列。
去年開始TCL回歸國內市場,也延續了其在海外市場打磨多年的優良品質,並迅速打開了銷路。2015年發布的樂玩手機、麽麽噠手機,都是做工精良、極具性價比的產品。學習蘋果的低調創新,華為和TCL可以說是最務實的兩家廠商。華為、TCL,也是2015年最有可能實現銷量破億的廠商。
理解用戶需求
手機行業的撕逼大戰在今年恐怕不會停歇。小米和樂視還沒完,已經插入一個360,“紅衣大炮”周鴻禕抓住雷軍的英語不放,時不時的“Are you OK”一下,攪的小米心煩意亂。360的奇酷手機還沒發布,可以想見下半年還有一場撕逼大戰開打。
某傳統手機大佬直言,現在手機行業耍猴的老板比較多,不講誠信還喜歡“打臉”。盡管撕逼大戰看似用處不大,但不斷獲得用戶的圍觀讓手機廠商很享受,最終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忘記了做手機的初心,不理解消費者真實的需求,而是把消費者當猴耍。
我們想說的是,口水仗固然能夠為品牌帶來話題性和關注度,但如果炒作過度反而傷害品牌本身的美譽度,進而被消費者所唾棄。錘子手機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如果老羅當時把大部分精力拿來做手機,說不定今年會是另一番景象。隻有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才能獲得真正的影響力。傳統手機廠商華為、TCL、聯想們,在學習互聯網手機品牌的運作同時,其對產品本質的執著與用心,也是值得互聯網手機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