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集成電路巨頭聯姻 中國芯能否奮起直追!

來源:中國家電網 時間:2015-06-30 00:00:00

    一場“跨國聯姻”一經公布便攪動了整個半導體圈。

  6月23日,中芯國際宣布與華為、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高通共同投資設立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

  新公司由中芯控股、華為、Imec、高通各持一定股份。初期公司以14納米邏輯工藝研發為主。中芯CEO兼執行董事邱慈雲任法人代表,中芯副總裁俞少峰任總經理。


  從體量上看,上述四家公司在各自的領域都是世界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而在寡頭競爭”、“寡頭壟斷”、“寡頭聯盟”的國際半導體產業競爭新時代,四方的合作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共同見證了簽約儀式。

  “中國芯”工程落地

  與以往的合作方式不同,此次合作是第一次讓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以股東身份加入到工藝的研發過程中,從而縮短產品開發流程,加快先進工藝節點投片時間。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始終會麵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隻有掌握最先進技術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高的利潤率,同時集成製造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會隨著工藝的演進,不斷增加。14納米工藝相比28納米難度顯著增加,對於設備的投入也成倍增加,如何集合產業鏈上下遊之力,縮短研發時間、節約成本是中芯國際的訴求。”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是說。

  而華為則認為,借助此次合作可以打造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研發平台。

  “華為一直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的原則,相信此次合作將整合全球集成電路領域優勢資源和能力,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水平,從而惠及更多的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客戶,以及產業鏈合作夥伴。”華為方麵對本報記者表示。

  但對於投資比例,華為方麵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而在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看來,華為與中芯國際的合作更多是一種戰略投資。目前,包括高通、華為海思在內的芯片商主要的代工夥伴仍是台積電。

  “而高通應該也可以在技術上給予SMIC協助。”王豔輝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台積電、三星分別發展20納米、14納米工藝時,高通都對二者在技術上給予協助,高通也是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最早的客戶,對其工藝快速成熟也有貢獻。

  “高通這次加入進來也有另外一個重要考慮,就是拉近和中國大陸的距離。2013年以前,高通在中國更多扮演出售芯片、收取專利費的角色,但從去年開始,明顯感覺到高通的策略在發生改變,更多參與到中國政府或者中國企業主導的項目中來。”王豔輝說,去年以來,國家大力強調信息安全,同時出台政策扶持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部分外資公司開始適應新的政策形勢,通過本土化策略贏得政府信任。

  去年,高通在中國遭遇反壟斷調查,當時作為博弈的一環,高通就選擇由中芯國際代工其部分產品。

  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對無晶圓半導體廠商來說,從集成電路行業發展來看,理想的數字電路模型逐步失效,模擬化趨勢日益顯著,無晶圓半導體廠商需要對工藝、器件有更深入的理解,新工藝與新材料的引入需要他們與製造企業緊密合作,因此高通和華為都有這樣的訴求。而Imec是全球領先的微電子研究中心,在IBM退出半導體製造業務後,它成為業界唯一的14納米及以下獨立工藝研發機構,且具備獨立知識產權。中芯國際是國內最有能力進行14納米工藝研發的製造企業,一個能提供技術,一個急需技術,雙方也都有強烈的合作意向。

  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合資公司的技術也代表著中國國家產業化水準,並借此實現更多商業化。

  產業整合潮下的追趕

  “在中國市場蓬勃興起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國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目前麵臨的一些困難,包括工藝水平的差距,以及因為現有的差距,國內的製造企業享受不到先進工藝帶來的紅利,使得設備投資回報率低、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上述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國芯”普遍小而散。如今,小到手機、平板電腦,大到民航客機、導彈,都離不開大規模集成電路。據統計,近年來中國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總值超過了石油進口。在這一產業,我國的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至少落後3~4年。

  而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半導體代工巨頭台積電,已實現從28納米工藝向20納米、16納米、接近14納米工藝升級。後崛起的三星,直接從28納米過渡到了14納米工藝。集成電路製造工藝近年來迭代迅速。

  作為大陸集成電路製造龍頭企業,中芯國際成熟製造工藝仍是28納米。去年6月,國務院引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16/14納米製造工藝規模量產。

  接近中芯國際人士對記者表示,四家公司的合作借助技術合作與資本手段,打通產業鏈布局基礎研發資源,發展先進工藝自研能力,在20納米以下節點演進關鍵階段對第一階段形成追趕能力,並能授權給國內其他業界公司使用,在增強企業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容易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即便無法追趕同業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但如果年底前量產,也有望超越台積電、聯電的量產,進入全球工藝第一集團軍。

  但王豔輝坦言,想要“彎道超車”並不容易。

  “應該說中芯國際發展14納米有點晚了,如果完全自己開發還需要很長時間。合資起到了催化劑作用,會加速14納米工藝成熟。”王豔輝說。

  同時,今年台積電、三星均可實現14納米工藝規模量產,到2020年,可能會推出10納米、7納米製造工藝。目前,高通芯片的主要代工合作夥伴仍是台積電,華為海思芯片也是台積電的戰略合作夥伴,台積電發展16納米工藝時,海思是其第一個客戶。

  “代工行業,競爭成敗取決於價格和技術領先性。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未來成熟以後,隻能說在同樣14納米製造的競爭中,業內會多一個選擇。”王豔輝說。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