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械網
時間:2015-07-01 00:00:00
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瞬息萬變,受國際經濟格局影響,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而工程機械作為中國基礎行業,首經濟低迷影響,已持續低迷四年已久。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持續存在。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如一劑良藥,注入萎靡已久的工程機械行業。
在國內以及沿線國家的工程建設中,工程機械作為必需品,在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建設的過程中,成為必不可少的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需求量最大的機械產品,將成為基礎建設的直接受益者。工程機械行業開始搭乘一帶一路的東風,乘勢出海。那麽,在工程機械出海之路上,都有哪些困難和挑戰呢?
技術創新 擁有核心競爭力
2015年6月18日,柳工全球研發中心正式落成暨國家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儀式在廣西柳工隆重舉行。它的落成不僅增強了柳工的研發實力,同時也將成為柳工研發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柳工董事長曾光安表示,柳工在研發中心的建設和投入上,沒有有任何放緩和猶豫。因為柳工知道,研發中心的建立不僅事關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關係到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士氣。
柳工的舉措,是整個工程機械的縮影。隨著科技進步,行業技術的不斷創新,工程機械在產品研發和製造方麵都有著巨大進步,從依靠技術進口、吸收到擁有完全自主技術創新,中國製造業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數據顯示,中國工程機械在境外主要市場上的份額在持續上升,如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工程機械占比從2012年的10.08%增長到12.02%、亞洲市場從43%增長到47%、非洲市場從12%增長到15%。
研究表明,像中聯、三一、徐工、柳工等工程機械領軍者,在技術研發方麵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態度的企業,有著良好的出口表現。這也從側麵說明,產能過剩是相對的,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產能不會過剩。
現階段,‘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工程機械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打開了良好機遇。工程機械企業唯有積極維護好海外經銷網絡,鞏固拓展在海外市場的成果,同時加強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才有可能爭取搭載上“一帶一路”建設的順風車,從而贏得轉機。
出海 政府政策多多支持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目前還缺乏有效、規範的製度約束。有些企業熱衷於價格競爭,相互殺價,比較混亂。有些企業以次充好,影響中國品牌的形象……這些都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來協調,製定相應的規章製度,對國內出口企業的產品價格進行監控和調節,杜絕相互壓價、擾亂市場秩序的現象,切實提升整個中國工程裝備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有業內人士表示,工程機械行業進一步“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還需要政府從政策、金融等多方麵給予扶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給予重視。幫忙宣傳推廣工程機械產品,像宣傳高鐵一樣,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二是金融業要支持工程機械行業“走出去”。進一步發揮商業銀行、中信保等的作用,加強對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推出更多更靈活的融資政策,降低融資風險,方便企業在境外更高效地獲得資金和承兌擔保支持,使用戶融資購買國產的機器更為便捷。
三是在稅利債費等方麵助力行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產能境外轉移給予運輸、海關、商檢、稅收等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四是大的央企、施工單位和其他中國企業在海外施工時,盡量使用“中國製造”工程機械產品,要把中國的設備帶到國外去,進一步加大對工程機械行業的支持力度。
另外,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有關人士也針對工程機械行業“走出去”提出幾點建議,包括:對“走出去”優秀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加大國際化人才培訓和行業重點國際展會的補貼支持;在重點出口地區由國家或協會牽頭,建立工程機械產業園、專業品牌出口聯盟等;支持和幫助行業組織加強出口產品標準和認證工作,加快認證國際合作,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