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07-28 00:00:00
近日,特變電工新疆變壓器廠(以下簡稱新變廠)為國家電網新疆電力公司研製的第11台750千伏超高壓變壓器通過各項出廠試驗,所有技術性能指標均優於協議要求,這標誌著新變廠已經順利通過超高壓、特高壓輸變電產品批量化生產能力的重大考驗。截至目前,新變廠已有20多台套高端產品安全穩定地運行在我國疆電外送和西電東送的超高壓、特高壓輸電線路上。
哈-鄭特高壓工程架起“電力絲綢之路”
在產品發送現場,新變廠副廠長興奮地向有關人士曆數了該廠3年多的赫赫戰績:“成功研製了首個疆電外送特高壓輸電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750千伏聯絡變壓器,以及±600千伏高端換流變壓器等一大批關鍵產品,其中為哈-鄭特高壓工程研製的產品被國家有關部門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為新疆750千伏電網研發的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事實上,近年來,特變電工輸變電產業已為“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國家疆電外送戰略和特高壓跨區、跨國電力輸送工程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特變電工輸變電裝備研發製造能力位居中國第一位,變壓器產能位居世界第一位。近年來,特變電工投資在遼寧沈陽、湖南衡陽、新疆昌吉等地建成了裝備、試驗、研發及生產能力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輸變電裝備製造基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落實國家疆電外送戰略,更好地服務於新疆電力建設而打造的新疆輸變電科技產業園特高壓基地,在短短三年中,就使新變廠“鳳凰涅瓈劇保迪至舜?30千伏到750千伏的升級和跨越,現已擁有生產1000千伏及以下變壓器、電抗器等千餘種高端輸變電產品的強大能力。
正是新變廠研製的一批批優質變壓器及配套產品,保障了新疆與西北聯網的750千伏“疆電外送”工程和全長2192公裏的哈-鄭特高壓工程成功投運。哈-鄭特高壓工程架起了聯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自2014年1月投運以來,每年向河南地區提供電量達400億千瓦時以上,有效緩解了該地區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和資源總量不足、煤炭供應緊張的矛盾。
勇攀特高壓輸電技術高峰
10年前,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呼喚下,特高壓建設在國家電網公司的主導下拉開了序幕。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他新近出版的著作《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詳述了中國建設特高壓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現實及深遠意義。
發展特高壓,裝備是關鍵。作為我國最大的輸變電裝備製造企業,特變電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新帶領特變電工早在10年前就向特高壓輸電領域進軍。張新曾堅定地表示:“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製造業的封鎖,更加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創造力。我們一定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打破國外壟斷。”
張新說到做到。3年後,世界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壓變壓器在特變電工研製成功。10年來,特變電工先後承擔了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投運及在建的“四交四直”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相關輸變電產品的研製任務。
在特高壓交流輸電領域,特變電工承擔了世界首條商業運行的1000kV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變壓器和電抗器的研製任務,被國家電網公司授予“特殊貢獻單位”;為皖電東送、浙北-福州、蘭州-官亭、新疆與西北聯網、青海與西藏聯網等工程提供了批量變壓器及電抗器。在特高壓直流輸電領域,特變電工承擔了向-上、錦-蘇、哈-鄭、溪-浙等重大直流輸電工程諸多創新型輸變電產品的研製任務。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我國特高壓交流、直流工程的相繼投運,直接帶動了特變電工等一批國內電力裝備製造企業的技術升級,我國重大裝備製造業占領了世界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製高點。
服務全球能源事業發展
6月17日,一本藍色封麵的新書出現在特變電工中層以上幹部例行培訓的課堂上,書名叫《全球能源互聯網》。
作為培訓主講人,特變電工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吳微認真研讀了書中的觀點和論據,從特變電工參與特高壓建設講起,一步步將大家引向人類能源建設和服務的新境界。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的堅強智能電網。特高壓技術已成為成熟適用技術,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礎”。作為中國特高壓建設的親曆者,結合特變電工10年的特高壓建設實踐,吳微深刻體會到,建設特高壓對優化能源配置,促進生態、經濟、社會建設和區域均衡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她列舉特變電工參與建設的“疆電外送”工程,進一步論證書中的觀點。她講到,新疆是我國煤炭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可是由於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無從談起。而自從與750千伏西北電網聯網,以及第二通道建成投運,特別是哈—鄭特高壓工程建成投運,疆外送電能力提高了400%,每年向缺電的中部地區送電480億千瓦時,相當於輸送煤炭2210萬噸。
黨的十八大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降低能耗和減少有害物質排放,建設特高壓工程讓這個發展中的難題有了新的破解途徑。她舉例說,哈-鄭特高壓輸電工程可讓中原地區免建8座100萬千瓦裝機的大電廠,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3萬噸。從建設美麗中國和世界的長遠規劃來看,能源發展必然要走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道路,而在這方麵特高壓建設大有可為。
吳微認為,哈密地區除豐富的煤炭蘊藏外,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資源也非常豐富,可是過去太陽能、風能發電主要靠當地有限的負荷消納,嚴重製約了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750千伏疆電外送工程的投運及其與特高壓輸電線路的連接,實現了火、風、光電的“打捆”外送。據介紹,“十二五”期末,哈密地區風電、光電配套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清潔能源在能源利用中的比例大大提高。
吳微肯定地表示:“縱橫神州大地的特高壓線路不僅是溝通東西南北的電力傳輸之路,更是跨向綠色、和諧的高架橋,一個將現代文明與原始自然完美結合的綠色長廊,一個把自然資源和科技力量緊緊相連的和諧紐帶。未來,特高壓工程將成為我們參與和助推全國乃至跨國、跨洲電力能源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抓手。”
在暢談學習體會時,正在幫助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進行電網建設的特變電工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李邊區發言說:“新疆是連接中亞的橋頭堡,是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區。國家電網公司絲綢之路經濟帶輸電走廊第一步就是實現與中亞五國的電網相聯,共享哈薩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亞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經選擇新疆作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率先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輸電走廊,建設從新疆到中亞五國的輸電通道。特高壓電網可以跨越華夏大地的千山萬水,也一定可以沿著‘一帶一路’跨越國境、洲境等地,走向全球。”
對於特變電工的未來戰略構想,張新超前謀略並胸有成竹:“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建成新疆±1100kV變壓器研發製造基地,全麵提升企業在特高壓輸變電領域的裝備研發和製造水平,為‘一帶一路’電力能源互聯互通建設提供可靠的產品支撐,以裝備中國和世界能源互聯網的強大能力,服務全球能源事業的發展。”對此,張新非常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