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時間:2015-08-05 00:00:00
目前,分布式發電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待解決的難題,如與業主單位簽訂屋頂租賃、電力上網的接入點增多後的成本控製、上網電能存在波動性等都製約分布式發電的推廣和發展。
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信息簡況》,截至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00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71萬千瓦。這意味著,繼風電之後,光伏也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裝機目標。
僅今年1—6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73萬千瓦,比去年同期(330萬千瓦)增加了一倍多。
上半年裝機量激增產業加速回暖
“2013年下半年,光伏行業出現回暖苗頭;2014年至今,光伏行業處於加速回暖狀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筆者采訪時這樣評價行業現狀。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產業開始呈現東、西部共同推進趨勢,今年前6個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較大的地區為:新疆(含兵團)214萬千瓦、內蒙古101萬千瓦、浙江70萬千瓦、甘肅61萬千瓦、青海58萬千瓦和江蘇45萬千瓦。
不僅總裝機量激增,光伏企業的經營情況也比較樂觀。“從目前公布的企業財報來看,光伏企業的虧損麵正一步步收窄,主流骨幹企業毛利率已經回升到兩位數。”王勃華表示。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級公關經理劉譯陽告訴本報筆者,目前從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來看,光伏市場的總體形勢都非常好。
今年年初,全年全國新增光伏建設規模1780萬千瓦的目標一發布,對我國光伏產業無疑是一劑強心劑。據了解,2014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實際裝機量隻有10gw,按照今年17.8gw的目標,比去年增長了70%以上。
其實從2013年開始,一批利好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就持續拋出,不僅國家能源局屢屢發文,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也出台了多份文件。業內戲稱2013年是光伏產業的政策年,2014年是政策年的繼續,2015年國家支持光伏行業發展的政策仍在不斷出台。王勃華告訴本報筆者,“最密集的時候,能源局一個月就出台了三份相關文件。”
國內政策環境在逐步完善,國際市場發展環境也越來越樂觀。從國際市場來看,光伏行業已經進入全球發展時代,全球每年裝機量不斷增長,普及麵也越來越廣。
據2014年10月國際能源署預測,光伏行業2013年全球市場約38gw,到2030年有望增長到123gw,2030年到2040年之間可能會出現每年市場需求200gw的高峰。王勃華認為,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可能偏於保守,123gw的高峰值很可能會提前出現。
西安隆基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寶申在接受本報筆者采訪時說,雖然目前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受到歐美“雙反”影響,但放眼全球市場,很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表現出發展太陽能的需求,這對於我國光伏企業而言是體量非常大的市場“蛋糕”。
根據相關報道,目前太陽能裝機量僅3gw的印度提出在2020年裝機量要達到100gw,緬甸、巴西等國正準備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光伏產業最早開始於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需求也主要來自於發達國家,但現在非洲、中東和拉美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紛紛表現出發展光伏的強烈需求。”王勃華告訴本報筆者,重視太陽能發電已經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產業發展尚存障礙
2011年和2013年是我國光伏行業兩次從高峰跌落穀底的時期,當時行業跌落穀底的原因曾被認為包括產能過剩和汙染問題等。
2005年德國上網電價法出台後,全球光伏產業得到蓬勃發展,我國光伏行業也從2005年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當時國家為促進太陽能發電的發展,給予了光伏產業較高的補貼電價,使得光伏產業的製造環節有利可圖,資本瘋狂湧入投建了大量生產線,這致使我國光伏行業產能大幅提升,然而市場需求卻並未像投資者預想得那樣迅猛增長。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光伏行業產能達30gw,而市場需求僅約10gw;2013年上半年產能達至40gw,但實際出貨量僅為11.5gw。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成為當時籠罩光伏行業發展的陰影。
那麽,進入2015年,光伏行業是否仍存產能過剩問題?
“現在光伏行業基本處於產銷平衡狀態,同時市場需求還在不斷擴大。”鍾寶申告訴筆者,之前的光伏產業產能過剩隻是階段性問題。在鍾寶申看來,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與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不同,光伏市場每年都以較高的速度擴大,裝機量也在不斷增長。經過幾年的發展,光伏行業之前過剩的產能已被新增的市場需求消耗,並且市場已趨於理性,資本的進入也不再像之前那麽盲目。
鍾寶申說,光伏行業在兩次行業洗牌過程中,不僅過剩產能被逐漸消耗,一大批投資較激進、負債率高的問題企業也逐漸被淘汰出局,現在行業內留存下來的主要為優質產能。“更為關鍵的是,光伏行業已實現完全閉環的清潔生產,目前國內的大型光伏企業基本都是清潔生產。”鍾寶申說。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也對本報筆者表示,自國家提高光伏企業進入門檻後,汙染已經小了很多。而經過市場的幾番淘汰和競爭,產能過剩、汙染問題已經不再是阻礙光伏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但是,擺在光伏行業麵前的卻也並非全是康莊大道。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都向筆者表示,目前我國使用的太陽能產品大多為效率偏低的產品,而效率高的高端產品則主要銷往國外。
與此同時,與國外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產品核心技術掌握和成本控製方麵仍有較大差距,例如在多晶矽的提純技術方麵,我國光伏企業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致使企業生產成本高,產品價格也比較高。
接受本報筆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上述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使麵對一係列利好政策,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難言樂觀。
分布式發電或成重點
最近,一款名為“全民光伏pvplus”(下稱全民光伏)的中介平台開始在光伏行業流行起來。據了解,全民光伏是普樂士推出的國內首個光伏資源撮合交易平台,被稱作是光伏領域的“搜房網”。
知道哪裏有巨大屋頂的推薦者通過全民光伏平台推薦屋頂後,全民光伏將派人免費為業主的屋頂提供技術勘察和評估,從技術和經濟層麵看該屋頂是否適合安裝光伏,並免費為業主提供預可研和設計方案服務。
“兩年內,全民都會知道光伏。”普樂士首席執行官、全民光伏聯合創始人歐文凱這樣說。
“未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潛力非常大。”徐征表示,地麵集中式電站占地麵積大,且適建地區主要集中在人煙稀少的西部地區,對輸電線路考驗大;相比較而言對環境要求沒有那麽嚴苛的分布式發電顯得更具發展潛力。徐征指出,目前光伏的最大發展方向應該是與建築相結合。
鍾寶申向本報筆者透露,西安隆基今年會主動推廣分布式發電,讓太陽能發電走進千家萬戶。
分布式光伏發電,一般是安裝在居民住宅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與大規模電量輸出的光伏電站相比,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特點是“自發自用、餘量上網”,發出的電有相當部分被用戶自身消納,由此具有靠近用戶、輸電成本低、對電網影響小、選址靈活、應用範圍廣等一係列優勢,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光伏應用方式,也是我國著力推廣的未來電力生產方式之一。
雖然分布式發電可能是未來光伏發電的重點之一,但推廣也還麵臨著一係列的障礙。
據悉,之前萬達廣場的一些項目曾想裝上光伏發電以減少商業用電成本,但由於建設之初沒有考慮到太陽能發電的問題,已建成的建築樓頂鋪滿了通風管等設備,沒有合適的地方裝電池板、建電站,於是光伏發電的想法最終隻能作罷。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分布式發電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待解決的難題,如與業主單位簽訂屋頂租賃、電力上網的接入點增多後的成本控製、上網電能存在波動性等都製約分布式發電的推廣和發展。“雖然說分布式發電從去年就開始熱起來,政策也比較多,包括一些處理的方案都有,但實施起來還是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