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08-11 00:00:00
如果把一個行業擬人化,那新能源就是一個仿佛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幸運兒:國家級的政策扶植、國際化的市場競爭、國際的人才供給、以及源源不斷的資本流入。
然而這樣一個幸運兒的命運又如此多舛,在經曆了2001-2008年行業瘋狂增長的第一個階段之後,遭遇低潮,2010年重新發展,在2012年又直線下降,起起伏伏直到2014年隨著中國本土市場的大力開拓,才逐漸改變中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劣勢,並從製造走向真正的發電。
如此,現階段的光伏迎來了許多其他行業的精英企業跨界,如華為、遠景、阿裏等。與此同時,很多老牌的光伏企業也在跨出去,借其他行業的”智”來鞏固和發展自身的競爭優勢,如天合、愛康、中盛、協鑫新能源、英利等。
”跨界”對於新能源早已不是新鮮的詞匯,不管是”跨出去”的光伏巨頭抑或是”跨進來”的外來精英,結局卻悲喜交加:
2007年,中國最大的家紡企業孚日就曾投資光伏行業成立”孚日光伏”,擬建立年產能為60MW的CIS薄膜太陽能的成產基地。然而在2013年,孚日光伏因運營狀況不佳剝離了大部分光伏資產、並在2014年正式放棄了光伏業務。
2008年和2009年,德國工業巨頭博世(Bosch)先後收購了德國太陽能公司Ersol和ALeosolar,並成立了擁有3000人員工的太陽能事業部,然而2014年博世帶著虧損24億歐元的戰績宣布正式退出光伏行業。
2012年,ABB完成了逆變器、電站EPC、電氣係統集成三大業務板塊布局,2015年初,ABB卻宣布放棄EPC業務,轉而通過收購全球第二大逆變器廠商POWERONE集中發展逆變器業務。
2010年,”狼企”華為通過逆變器業務進入光伏行業,而根據HIS的數據顯示,到了2014年,華為已經躋身全球十大光伏逆變器供應商。
跟人類商業社會漫長的“跨界史”來比,光伏的跨界史尚屬短暫,但是跨界的本身或者“借智創新”或者“顛覆整合”的本質並沒有太大差異。
跨界需做好自身評估
HR有一句行業術語叫做可轉換技能(transferables kills),簡單講就是一個人掌握的是一種邏輯和通用技能,因此可以在不同專業裏遊刃有餘的遊轉。舉例之,一個人會手工製作木桶,但是如果木桶行業不景氣這個人就會受牽連,但是如果此人掌握的是木工,那他可以在很多相關行業自由跨界。
所以,企業要跨界,認清自身的“可轉換技能”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商業社會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做熟不做生”,從自己擅長和熟悉的技術產品或者微領域切入到新的行業,是一種非常保險的做法。例如華為通過和自身產品技術邏輯和原理相似的逆變器產品進入光伏業,並通過對產品創新(華為的逆變器沒有風扇和熔絲這兩個最容易出故障的環節)和建立新的行業遊戲規則(開創了智能光伏電站”的新時代)成功入駐光伏。
熟練掌握的技術邏輯,加上可以貫穿行業的國際市場開拓和營銷能力,以及豐富的麵向B2B企業的經驗,都是這次成功跨界的重要因素。
互聯網大數據來了
互聯網的跨界經驗卻並不符合以上的邏輯,因為目前來看,互聯網已經滲透進了幾乎和我們生活相關的所有行業。現在互聯網也來到了光伏,阿裏與陽光電源聯合推出“智慧光伏雲”,通過阿裏雲提供海量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向太陽能電站提供智能運維服務。
理性的思考互聯網對各個傳統行業的“入侵”,與其說是“跨界”,不如說是改變了傳統的銷售、營銷、存儲以及計算結構。這就意味著互聯網的進入,並不是把光伏變成互聯網行業,而是把互聯網行業的快捷營銷、計算和存數據儲模式帶到光伏行業裏麵來。豐富並補充傳統的銷售、營銷以及數據存儲和計算模式。互聯網企業的“跨界”其實更加符合“借智”這個概念。
行業生態
如果把時間推移到幾年前,光伏行業還處在瘋狂的暴利時代,很多大型外資企業的經理人跨入這個行業之後最大的抱怨就是“這是一個混亂的,沒有清晰遊戲規則的行業”。這樣的評論不能說不對,隻能說太過片麵和主觀。和其他很多發展已有幾十年或者百年曆史的工業或者能源行業來講,新能源仍然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年輕的朝陽產業。
不是沒有遊戲規則,而是遊戲規則等待鑄造和形成。這就決定了具有狼一樣開創和引領精神的企業更加容易適應這個行業。沒有清晰的“遊戲規則”,就通過競爭來建立良性的利於行業發展的遊戲規則,才是適合“行業生態”的企業。
“化學反應”
所有理性的分析,都不如良好的化學反應,遇到對的合作夥伴、對的時機、對的客戶甚至對的政策環境,有時候靠的未必都是可以量化的商業數據。這個化學反應會不會發生,發生了之後又會不會持久,真心是看企業的運氣以及和這個行業的“緣分”。
再機械化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再數字化的行業也是人的行業,如果再用人生階段來給光伏一個比喻,那應該是“青春期”,剛剛開始學會理性的思考、剛剛學習商業世界紛繁複雜的邏輯和思維。不管是“跨界”進來的巨頭、精英,還是溫和改良和變革的光伏企業,聯手將這個行業推向更加良性的發展軌道,才是符合所有人利益出發點。
百家爭鳴之後,期待是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