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航報
時間:2015-08-11 00:00:00
3年前,無人機以“天空之眼”的形式突然闖進了我們的生活,隨後它又成為了可以負載我們多種低空想象的“空中機器人”。無人機用3年的時間,快速地穿越了各國充滿爭議的監管盲區,用一種探索者的靈巧與堅韌,開啟了無人機的商業時代。
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預測,2015年全球民用無人機有望售出42萬架,市場規模預計比2014年增長55%,達到1.3億美元;到2018年,預計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將會攀升到10億美元以上。商業預測公司泰爾集團(TealGroup)預計到2023年無人機市場收入將達115億美元。
如今,僅從頻現媒體的各類消息就可以看出,無人機真正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無人機的市場爆發
近日,一份由研究機構EVTank發布的《2015年度民用無人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無人機在2014年達到了大約39萬架的銷量,其中軍用無人機占4%,民用無人機占96%。在民用無人機中,專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2.6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25.5萬架。EVTank預計,2015年民用無人機市場將保持同比50%的增長。
而在幾年前,這樣的銷售數字對於無人機市場是不可想象的。2010年前後,法國派諾特公司研發出一種四軸飛行器。這種造型奇特的飛行器在極客(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人)的圈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在當時,除了亞馬遜並不被看好的無人機快遞業務外,沒人知道這種奇怪的飛行器還能用來做什麽。
2013年,歐美利用運動相機拍攝極限運動已成為時尚,而專注於無人機的大疆公司看到了這種相機與無人機結合的可能。很快,這家位於中國深圳的公司為他們的無人機裝上了可以懸掛運動相機的連接架,這讓人們有了從天空向下的拍攝視角。之後,這款產品每月銷量劇增,大疆也由此迅速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並用3年時間使業績實現了80倍的增長。
為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安裝上運動相機,這實在是個天才的想法。讓航拍的特權從那些可以乘坐直升機拍攝的少數人手中降落到普通人麵前,這對於大量熱愛拍攝的人們來說,無異於一大福音。此外,關鍵設備的價格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得以降低,而專注於航拍一項功能,使多旋翼無人機的機體結構和機身重量實現了最優化的配比,因此價格也隨之被降至消費級別。天才的想法加之合理的價格,一個隱形的無人機市場就這樣被引爆了。
在這個小型多旋翼無人機的航拍市場中,中國企業是第一批的闖入者。
通過專注航拍無人機的設計研發,中國的無人機企業在近兩年內得到了快速成長,目前全國生產消費級無人機的企業已有近400家。除大疆外,很多較早開始專注無人機的企業也擁有了可觀的市場占有率。如零度智控是主攻專業航拍領域的無人機製造企業,它是國內最早推出院線級航拍係統的廠商,在該領域擁有50%左右的占有率。再如國內較早開始研發多旋翼無人機的公司極飛公司,也低調地占有了大量市場份額。在去年底的一次全球無人機展覽中,中國的無人機企業占到了參展企業的一半以上,並且這些企業大都在海外成立了分公司。
日前,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13年~2022年,我國軍用和民用無人機市場將由6.2億美元增至22.8億美元,需求總額將超過134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達15.57%。小型民用無人機,正成長為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低調而驕人的產品。
滿是相機和傳感器的天空
無人機得到視頻製作者的認可,主要原因在於它開闊了視頻拍攝的視野,並且讓航拍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正是一些充分利用了航拍技術的電影和綜藝節目,讓無人機真正火了起來。
目前,已經有多部好萊塢電影用到了無人機,如電影《007:大破天幕殺機》開場時邦德騎摩托車飛馳在土耳其民宅房頂、《華爾街之狼》中的別墅派對,以及《霍比特人》中的許多鏡頭都來自無人機拍攝。電影《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也是無人機拍攝的支持者。
而國內的綜藝節目,則早在2013年便開始大量使用無人機。在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播出時,大量由無人機拍攝的低空航拍鏡頭,讓國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空中視角的震撼。隨著這個節目的火暴,無人機也在全國迅速火了起來。
隨後,在各類影視節目以及各種重要活動中,無人機的空中攝像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視覺角度,一些專門為各類活動提供無人機拍攝的公司也隨之興起。目前,無人機常被用於大型活動直播現場、影視航拍、政府宣傳片拍攝、婚禮跟拍等。“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用航拍來記錄婚禮,婚慶航拍每場2000元起步”。一家航拍公司的負責人說,他們公司目前基本保持了10萬元左右的月收入。
不僅僅是影視節目,專業的攝影師們也正在利用無人機拍攝更加震撼的攝影作品。在去年由美國《國家地理》讚助舉辦的全球無人機攝影大賽中,全世界有超過2000幅作品參選。在這次大賽中獲獎的6幅作品,畫麵震撼人心,使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無人機作為航拍神器的存在意義。其中,雄鷹飛過巴厘島的壯觀場麵,菲律賓人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公園玩耍的場景,以及位於墨西哥的世界上最大瀑布的超近距離航拍圖,其視角的獨特和氣勢的宏大,都讓人過目不忘。
“無人機就像是智能手機,隻是會飛。”這是前《連線》雜誌主編、《創客》一書作者克裏斯·安德森在最近一次演講中的話,他認為未來的天空,將滿是相機和傳感器。
“無人機+”的快生長
隨著航拍無人機的普及,人們關於無人機的應用設想也豐富了起來。進入到消費級的無人機,成為了搭載人們需求的空中操控中心。它們加上不同設備之後,便快速地成為了靈巧的“空中機器人”,這就是“無人機+”的魅力所在。
用無人機送貨,是人們對無人機最早的想象,也是最早的商業機會。 2013 年底,亞馬遜公司的 CEO 貝佐斯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公布了無人機送貨計劃“Amazon Prime Air”的存在。雖然這個計劃在最初顯得有些不切實際,但隨著無人機技術在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它現在離目標實現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2014 年 8 月,Google 也公布了無人機送緊急藥品計劃 Project Wing,稱心髒病藥品的配送時間可壓縮在 3 分鍾之內。而在國內,由我國極飛科技公司研發的物流無人機,已經進入到第四代商品機的研發階段。此外,順豐、圓通等快遞公司也已經開始測試無人機的快遞業務。
用無人機從事農業生產,是另一個千億美元級別的潛在市場。在國外地廣人稀、勞動力匱乏的地方,已經有人利用無人機來代替人的角色去放牧。相比人而言,無人機的“視力”顯然更好,而且不怕跋山涉水和早起。視力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無人機可以利用特殊紅外攝像頭,在空中掠過的時候,計算腳下農田的病蟲害程度。因為蟲子密集的地方會發射一種特殊的波頻,航拍一張照片就可以知道哪裏有蟲災。而在國內,人們更傾向於購買無人機在農業方麵的服務。如極飛公司便在新疆采用了一種直營的方式,向生產建設兵團銷售年度套餐,每年提供 10 次打藥服務。現在,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
同時,無人機操作係統本身,也正在帶來商機。如瑞士一家專門用無人機做地圖測繪的公司Pix4D,通過接入無人機開放的SDK(軟件開發工具包),用無人機在一個區域上空飛一圈就能完成對此區域的3D地圖重建;而某世界級通信企業也在采用無人機來做基站的定期巡檢工作,使很多惡劣環境下的基站塔可以依靠無人機進行檢查,而不再需要人員冒險攀爬了。另外,在全球高校和創客群體中舉辦的SDK開發大賽,其中的不少項目已使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得到更好地體現,如無人機可以在交通管理、建築勘測、野生動物保護等領域實現更多的應用,或是通過無人機實現最酷的技術,如定位、識別或其他功能。
此外,無人機在各國政府服務的層麵,也正提供著越來越多的應用。如在特殊領域的空中監管、環境監測、應急救災、國土測繪等方麵,無人機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無人機正在成為我國環境汙染監測的技術利器,並且各方正在努力推進無人機環保執法的常態化。通過動用無人機,我國環保部門已對鋼鐵、焦化、電力等重點企業排汙、脫硫設施運行等情況進行過直接檢查,發現了多家企業存在的汙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廢水、煙氣排放超標等問題,為我國提高環境保護的執法能力提供了有理依據。
延伸閱讀
無人機如何再次突圍?
盡管無人機在很多領域中飛了起來,但不能忽視的現實是,因為各國監管措施的空白,以及現有技術的局限,無人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實也在接近著市場的“天花板”。如何實現無人機的再次突圍,成為了這個產業所有參與者們不得不加速思考的問題。
無人機在我們生活中的出現,正在考驗著各國的監管能力。目前,在無人機商業運營的監管方麵,各國都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體係,在最近一次涉及全球70多個國家的無人機大會中,隻有16個國家有關於無人機的監管,其中11個國家建立了部分無人機監管法規。在航空文化普及度最高的美國,也在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和數次延期後才於今年2月公布了無人機商轉管理辦法草案。這項新規打破了之前全麵禁飛的局麵,但還有待最終定案。
中國在無人機的監管方麵,起步並不算晚。“無人機的監管,主要是從三個方麵入手,一是要讓飛無人機的人持有執照;二是要無人機擁有符合飛行標準的適航證;三是要建立適當的飛行申報程序。”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無人機管理辦公室主任柯玉寶說。關於無人機駕駛員的管理,中國的監管已經走在了前端。目前,民航局已出台了兩項規定來規範駕駛員的管理,並將無人機駕駛員的管理資質委托給中國AOPA負責。目前,中國AOPA已經舉辦了2屆無人駕駛航空器係統駕駛員訓練機構審定培訓班,全國有31家培訓機構擁有了無人機駕駛員的培訓資質,而全國持有執照的無人機駕駛員已達到700人。而對於無人機飛行計劃的審批,我國的監管力度也在加大。柯玉寶介紹,事實上無人機的所有飛行都需要申報飛行計劃,而且這種申報並沒人們想象的複雜,隻需在飛行前一天15時之前向所在管轄區的航行管理部門進行申報,在3小時後就會得到回複,在第二天起飛之前再次打電話申報一次就可以了。但是,由於我國飛行服務站的建設還不到位,人們對所在管轄區的航行管理部門似乎有些投告無門,因此實際上的飛行申報並不多。此外,關於無人機的適航審定,在全球仍沒有一個國家建立起完整的管理體係。一個相對通行的方法是,根據無人機的自身重量來劃分小型、輕型和大型無人機,其中15公斤以下的無人機,在適航審定和運行監管方麵都相對較鬆。
事實上,無人機自身的技術發展也正在麵臨瓶頸。無人機家族不隻有消費級的多旋翼無人機,還有輕型、大型的固定翼無人機和無人直升機,但由於技術和監管方麵的多方限製,目前這些無人機的發展力度不大。而在快速發展的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方麵,也麵臨著留空時間不足的缺陷。
“客戶對我們抱怨最多的,就是飛行的時間太短。”資深無人機生產商澄星公司副總經理管欽鄭說,據他介紹,無人機的留空時間不足,已成為製約無人機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現在市場流行的電動無人機,續航時間都在20分鍾左右,而實際的飛行時間可能隻在15分鍾左右”。這樣短的續航時間,使得無人機的很多功能開發受到了限製,如無人機快遞、電網巡線等。因此有人預言,誰能突破無人機的續航時間限製,誰就將贏得未來無人機的市場。“我國的電池技術相較國外還是有差距的”,管欽政說,正因為如此,國外巨頭開始在小型民用無人機領域參與競爭,這也讓國內的無人機從業者普遍感到了改變的迫在眉睫。出於這份壓力,澄星公司已開始在使用汽油發動機的固定翼無人機研製方麵進行探索。據介紹,零度等其他幾家無人機生產商也正在做類似的嚐試。
而無人機的領軍企業大疆也開始尋求改變,他們正在把無人機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進行開放,希望為無人機延展出更多的應用場景。把開放了SDK的無人機平台看做智能終端,這和App Store最初的思路一脈相承。蘋果之所以從製造消費品到成為生態,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有無數開發者在ioses平台上編寫App,讓手機有了更多新的玩法,對於無人機來說,也是如此。
另一個關於無人機的構想,屬於開源精神領袖安德森。他認為無人機需要更多的感應器,收集更多的信息,現在無人機每小時收集的數據已經可達1IB之多,這些數據若被合理利用,前途無量。想象一下,一個能思考的機器人在天上飛,能幫我們做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