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07-28 00:00:00
集成電路(IC)產業上下遊依次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階段。“按照發達國家的經驗,三者應該是兩頭稍小、中間偏大,而現在中國的IC產業卻仍是一個兩頭大、中間小的畸形兒。”日前,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魏少軍博士在長沙經開區,帶來了中國IC產業發展現狀的最新解讀。
上月底,湖南省集成電路產業聯盟正式成立。在聯盟會員中,大多為IC設計企業。作為湖南省首家開放式IC製造工廠,長沙創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創芯”)擔負著民族工業的“芯”使命,格外引人矚目。
未來將新建8英寸晶圓加工項目
長沙創芯成立2010年8月,注冊資本超過2億元人民幣,是專門從事IC製造及工藝研發的高新科技企業,是一家純晶圓代工企業。
“簡單地說,設計企業將電路寫在紙上,而我們將它刻在晶圓上,讓設計的功能成為現實。”創芯董事湯金祥介紹,目前長沙創芯主要以6英寸晶圓片為原料,可生產0.35微米線寬的IC芯片。
資金密集是IC製造的顯著特征。長沙創芯自2011年4月開工建設,已建成超4萬平方米的廠房,其中包含5000平方米的國際標準潔淨室,目前已投入超過7億元人民幣。
2014年2月,該項目順利投產,第一批產品經由客戶認定後,良品率達98%,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長沙創芯規劃產能為6萬片6寸晶圓代工,分兩期開發。目前,一期3.5萬片項目正處於產能爬坡階段,預計今年產能將超過1.5萬片。“未來,還將新建8英寸晶圓加工項目,預計2016年開工。”湯金祥表示,公司還在積極尋求跨國合作,與德國的德律風根等知名公司合作生產芯片。
三五年上市 求更多金融支持
作為湖南省的唯一,稀少罕見總是有原因的。“IC製造具有高投資、高風險和高技術的特點。”據湯金祥介紹,投資高、產出回報周期長的產業特點並不能吸引金融機構投資的興趣點。
以8英寸項目為例,其投資金額將超過35億人民幣,單台設備價值高達千萬。“可以說,是一個砸錢的高科技製造業。”湯金祥介紹,高科技製造業的設備投入巨大,卻不能作為融資擔保的財產,對同類型企業是最大挑戰。
然而,集成電路被喻為工業的“糧食”,是信息技術安全的基礎。“如果芯片為外國製造,那信息安全就沒辦法從根本上得到保證。”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每年進口集成電路產品的金額超過1900億美元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為此,創芯一方麵呼籲國家尤其省市對IC製造給予更多金融支持,另一方麵公司也將轉型升級,3-5年內完成上市計劃,以獲得融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