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08-25 00:00:00
8月21日下午,國務院第一會議室變成“教室”,主講人是一位70歲的白發院士,而“聽眾”則是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以及各部部長、央企、金融機構的負責人。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第一次專題講座上,講授先進製造與3D打印。
研討快速發展先進製造與3D打印問題
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副總理和袁貴仁、周濟、白春禮、苗圩等各部委領導及部分央企、金融界領導150餘人聽講座,並專題討論加快發展先進製造與3D打印的問題,引起強烈反響。
8月23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對國務院專題講座進行了報道。
李克強總理表示,盧院士專題講座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相當精彩,圍繞3D打印和“中國製造2025”如何有機結合,深入淺出,同時又比較深刻地提了一些重要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啟發。他強調,用新理念、新技術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發展形成新動力。希望大力推動材料節約型製造技術,用這一技術和互聯網+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
盧秉恒院士與李克強總理共話3D打印
講座前,在盧秉恒院士的引導下,李克強等國務院領導同誌參觀了3D打印技術應用成果展示中心,使國務院領導同誌對3D打印技術有了感性認識。
解讀用新理念、新技術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
講座中,盧秉恒院士依次介紹了光固化、選擇性激光燒結/熔融、熔融堆積等幾種當前主流技術,然後詳細分析了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指出,機器人、智能裝備以及3D打印是支撐智能製造的三大技術。目前,我國高端裝備製造仍處於艱苦攻關階段,機器人、智能裝備自動化及信息化程度不夠,核心技術尚待加強。而以3D打印為代表的“增材製造”盡管隻有30年的曆史,但已被權威機構列入了對人類生活具有顛覆性影響的12項技術之一,是極具前景的製造技術,最符合工業4.0製造工藝。
3D打印技術可以使產品的開發周期與成本成倍下降,同時有可能使產品的機械性能大幅度提高,3D打印展現了全民創新的通途。盧院士指出,增材製造的前景是“創材”,即按照材料基因組,研製出超高強度、超高耐溫、超高韌性、超高抗蝕的新材料。進而可以從“創材”到“創生”,即打印細胞製造器官,甚至把基因打印在細胞裏實現基因變異。他強調,這一領域現在處於技術井噴期,但產業發展太慢,企業規模不足,正處於跑馬圈地時期。我國應該及時拿出自己的應對策略。
通過比較中、德、美三國發展現狀,盧秉恒認為德國的工業優勢在於質量過硬、基礎雄厚、工藝嚴謹;美國的優勢在於社會創新、高科技研發、集全球資源與精英;中國的優勢則在於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內需市場巨大、人力資源豐富。他認為,中國目前需要在工業2.0、3.0方麵補課,即質量優先、研發機器人和高檔數控機床,同時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大力發展工業4.0。
通過對比國家層麵的協同創新,他認為要用工業互聯網構成高技術的服務業,構建新機製的創新體係,驅動知識信息的流動,補足中國製造業開發能力弱的短板,這就是互聯網帶動製造業發展的真諦,也是最大的效益所在。
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用工業互聯網把全國的、全社會的,乃至全球的人才、資源都集中到一塊,達到優化整合——這就是智能製造的精華。盧院士同時對未來製造業的前景進行了設想:一半以上的製造為個性化定製;一半以上的價值由創新設計體現;一半以上的企業業務由眾包完成;一半以上的創新研發由極客、創客實現。
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
李克強在聽取專家介紹後作了重要講話。他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世界範圍內孕育興起,各國紛紛搶占未來產業製高點,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再工業化”,我國產業轉型、提質增效迫在眉睫。當前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增長,也必須在著力擴大需求的同時,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有效改善供給,釋放新的發展動能。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必須抓住機遇,以向智能製造轉型為關鍵,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依托,走在升級發展前列。
李克強指出,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要緊緊依靠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努力克服創新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銷售服務落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問題,突破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擠壓,通過創業創新助推產業和技術變革,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培育中國製造競爭新優勢,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強強調,提高中國製造整體競爭力,關鍵要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億萬人的創造活力。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完善政府監管方式,營造破束縛、匯眾智、促創新和維護公平的良好環境。要以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推動企業包括大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通過體製創新增強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的能力和內生創新活力,讓有界的傳統企業變成開放式、協同式創新平台,讓廣大熱衷創新創造的創客和極客大展身手,使“雙創”成為新動能,讓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共同鑄就中國製造業新輝煌。
李克強指出,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製造模式,正在引發整個製造業的深刻變革。3D打印是製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製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製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價值。促進中國製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傳統製造上“補課”,同時還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加快3D打印、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新裝備的運用和製造,以個性化定製對接海量用戶,以智能製造滿足更廣闊市場需求,以綠色生產贏得可持續發展未來,使中國裝備價格優勢疊加性能、質量優勢,為國際產能合作拓展更大空間,在優進優出中實現中國製造水平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