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數控機床網
時間:2015-09-09 00:00:00
再製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複的批量化生產過程,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其產品能夠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當前,資源短缺、能源匱乏、環境負荷加重已成為製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同時大量廢舊機電產品正成為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廢棄物,造成嚴重的現代垃圾汙染、資源浪費和安全隱患。
機床再製造實現了廢舊產品高技術修複、改造的產業化,是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與製造新品相比,再製造可節能60%,節材70%,大氣汙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這對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在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再製造產業給予足夠重視,產業支持政策自2005年以來相繼出台。
2005-2013年機床再製造政策明確產業發展方向
2005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再製造。200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一汽、上汽、濰柴等14家企業作為“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試點企業”。2009年,《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支持企業開展機動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產品的再製造”。201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11部委發布了《關於推進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從宏觀層麵明確了我國再製造產業發展的路徑和相關措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等一係列規劃,均把發展再製造產業作為重要內容。各項相關法規政策規劃的出台,為再製造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如今,2013年11月,工信部發布《內燃機再製造推進計劃》,欲加快發展內燃機再製造產業,推動我國內燃機產業從“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單向型直線生產模式向“資源-產品-失效-再製造”的循環型產業模式轉變,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推進計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內燃機工業再製造行業形成35萬台各類內燃機整機再製造生產能力,3萬台以上規模的整機再製造企業6-8家,3萬台以下規模的整機再製造企業6家以上,關鍵零部件規模化配套企業30家以上。
再製造示範基地獲批全力推動地區產業增長
長沙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日前獲國家發改委批複,成為全國首批兩家“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之一。根據方案要求,基地規劃控製麵積10.7平方公裏,5年內擬籌資64.52億元,聚集68家再製造企業,實現再製造工業產值90億元。
“以前汽車製造都是整車裝配的‘一錘子買賣’,報廢後當廢鐵賣掉,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有了再製造技術,就可將發動機、變速箱等能利用的部分遴選出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進行修複,使其耐磨性、密閉性變得更好,價格卻降低不少。”據瀏陽製造產業基地再製造產業辦公室主任唐柱輝介紹,報廢產品平均有70%的部件可以再利用,而機床再製造產品比新產品的製造節能60%,成本卻不到原來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