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床網
時間:2015-09-15 00:00:00
9月8日,就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夜,《中國工業4.0報告》(簡稱“報告”)發布。
該報告由德勤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調研200家不同規模與行業的製造業企業完成。調研結果顯示,中國製造業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處於不同階段,僅42%的受訪企業表示采用了集成化手段,在生產流程中融入信息化技術。
報告指出,為實現政府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應進一步推進技術、信息化和創新工作。
製造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動機
報告指出,製造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從德國“工業4.0”到美國“工業互聯網”再到中國“製造業信息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德勤中國戰略與運營合夥人張天兵[微博]先生說:“中國將借助製造業提升中國經濟發展。中國2025計劃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即意味著信息技術將成為日後中國製造業成功的關鍵推動力。企業若要贏取市場,則必須解決如何應用信息技術這一難題,包括全方位理解其生產流程,製定詳細的執行計劃等。”
然而在此次調研中,46%的受訪企業承認信息化僅達到單項業務覆蓋,而6%的受訪企業尚未開展信息化發展。受訪企業認為,信息化發展麵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生產流程中全麵使用軟件,其次是如何采集並分析係統數據。
雖然信息化發展麵臨困難,但報告顯示,選擇廣泛應用自動化設備的企業比例由2013年的11%上升至2015年的23%。汽車和電力機械企業在生產流程中使用自動化設備的比例最高。中國市場具有較高吸引力,很多全球企業都著眼於中國的智能裝備市場,因此本土智能裝備製造企業將麵臨更加激烈的全球競爭。
張天兵表示:“我們應看到,中國製造業除了使用更多自動化設備外,還在加緊提升創新能力,加強使用消費者數據以改善產品服務,並因此新增了許多高附加值服務。以往,這些企業僅向消費者出售單一產品,但他們已逐漸開始提供其它相關服務。如今,許多中國企業正在成為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並通過產品服務的模式,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創造利潤。”
德勤企業管理谘詢全球行業顧問合夥人及高級客戶顧問合夥人GaryColeman先生認為:“3D打印技術、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各種新興技術正在推動顛覆性的創新,幫助新湧現的競爭者占據製造業等各個行業的競爭優勢。例如,新晉製造企業利用雲技術等新科技繞過傳統係統,加速供應鏈上的通訊速度。中國必須大力投資發展這些技術,從目前的製造業龍頭國家發展為全球製造業重鎮。”
中國工業4.0轉型路徑
報告指出,今後,中國製造業企業在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享以及利用消費者、庫存、生產、運輸和其他信息時,將遭遇產業鏈智能化水平不協調的挑戰。中國製造業企業將麵臨的挑戰還包括工業數據及工控係統的安全性、以及缺少統一的信息技術實施標準。
鑒於此,中國工信部正在著手優化管理體係,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並完善實施和評估標準。據透露,德勤正在協助工信部製定《兩化融合管理係統貫標》。
報告認為中國製造業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主要機遇包括:大量中國企業將通過收購兼並活動擴大市場,獲取技術,縱向延伸產業鏈。高速的數字化轉型使得中國的製造業企業能夠利用互聯網平台,對品牌、采購、營銷、服務和創新進行提升。此外,中國製造商在也正嚐試搭建產業平台,借此整合資源和技術,共享供求信息。
“另一個機遇與新興的工業體係‘創客平台’有關,該平台將針對消費者的具體需求,集中開辟按需設計、個性生產的產品。顯然,後續的挑戰將包括知識產權和質量控製,但該領域具有前所未有的市場潛力,比如,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在2015年達到431億元。”張天兵補充道。
在總結挑戰和機遇之後,報告中還提出中國工業4.0的轉型路徑,具體分為硬件、軟件和互聯網三個方麵。第一,硬件/設備進化。中國智能製造裝備市場大規模啟動,步入快速增長期。
第二,軟件/服務轉型。中國製造業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處於不同階段,信息化領先者收入創造效率和淨利率分別高於行業平均46%和12%。信息化程度製約著企業對客戶需求的精準深挖。未來中國製造服務角色應該由“質量彌補者”向“差異化競爭者”再向“利潤創造者”過渡。
第三,互聯網彎道超車。互聯網正在中國掀起一場顛覆傳統零售與分銷環節的價值鏈革命,這場價值鏈革命才剛剛開始,未來將延伸到上遊的生產製造環節,按需生產、開放式的供應鏈生態係統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