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萬都網
時間:2015-09-23 00:00:00
2015年上半年,騰訊CEO馬化騰提出了“互聯網+”戰略,可謂是一語驚起千層浪,各方大佬都發表對“互聯網+”的看法和意見。按馬化騰的話來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那麽傳統五金工具行業如何借助“互聯網+”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從而實現自身的跨越與騰飛?“要想利用好互聯網+,首先應該改變思維,深入分析、深度融合,並且明白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和產品以及企業的關係。”歐克工具董事長陳洪林分析到。
運用互聯網+要先學會互聯網思維
默多克曾說,我們都不是數字世界的原住民,當我們看到數字浪潮襲來時,都希望它快點過去、快點消失。“我們都不是互聯網世界的‘原居民’,所以我們都要努力學習互聯網獨有的思維方式,必須從思維角度高度擁抱互聯網,不然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陳洪林說道。
那何為互聯網思維呢?“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內在的對產品、對消費者、對商業形態的思維方式,尤其是對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思維方式,改變了整個商業生態。”陳洪林向筆者闡述道。
互聯網的出現首先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產品之間甚至人與企業之間的立體層級關係,將其扁平化了。消費者不再是通過經銷商或代理商一層層接觸企業產品,而是直接麵對。互聯網更是麵向全網用戶,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所以要想利用好互聯網+,就要學會以客戶為中心,不然客戶一個‘不開心’,就用別人產品了。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愛用戶,以產品、以服務來打動用戶。”
運用互聯網+就是讓消費者心動
“讓消費者心動,就得讓你的產品‘美’起來,”陳總解釋道,“美麗的女子總是能讓別人心動,以此來說明要想運用好互聯網+,傳統企業要追求的就是‘美’產品,總能讓消費者心動。”
陳洪林繼續闡述道:“美”產品其實就是讓產品感性起來,而傳統五金企業要想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因為五金嚴格算是理性產品。如何將理性與感性兩種思維打破融合,讓理性產品感性起來,我想這是五金工具行業利用互聯網+不可回避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最有效的傳播方式是口碑傳播,其最大特點就是無法強製。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打動用戶後產生的自願傳播成為最佳形式。“想要消費者主動成為你的自願傳播渠道,你的產品必須穿上兩件‘外套’,一是極致的產品體驗,二是強烈的情感訴求。”陳洪林說道,“甘其食是杭州知名的包子連鎖店,本身與其他同類產品並無根本區別。雖然產品質量上有更為精細的設定,但其最根本的優勢在於其塑造的‘有愛’。無論是當天包子沒賣完就處理掉,12秒內完成交易減少用戶等候時間,還是為員工提供宿舍、燒飯阿姨、定製床鋪等細節,都是如此。而這一點經口碑傳播被不斷放大後,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就會越來越大,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所以,傳統五金工具行業應學會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感性點,進行強烈的情感訴求,提高用戶的感知度,從而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