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航網
時間:2015-09-25 00:00:00
自1985年我國首次啟用電腦預訂機票業務以來,民航信息化發展建設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30年來,民航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信息化對於民航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月24日,第十三屆民航信息化發展論壇在浙江杭州成功舉辦。在論壇上,來自中國航信、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民航局空管局等10餘家單位的信息化專家,圍繞信息安全、移動商務、智慧機場等熱點議題作了精彩的演講。本報特摘編17名嘉賓的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 吳宏剛:
隨著中國民航高速發展,機場規模越來越大,布局越來越複雜,機場的交通流量和密度逐漸增加。機場麵臨的安全和效率的運行的壓力也非常大。民航二所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在這個方麵來為民航提供先進的技術和方案,主要內容為場麵運行管理、智能燈光係統、跑道異物探測、驅鳥、圍界監控、旅客移動服務六個方麵。
在場麵監視運行管理方麵,民航二所研製了一套高精度的監視和場景係統,現在得到了有效的推廣。這套係統不用改裝任何飛機的設備,就可以進行有效的監控。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是需要更多的先進技術,比如微功耗的雷達、物聯網技術對站坪的定位精度進行進一步的提高,並將飛機、車輛等三維形態表現到係統當中,這樣可以更好地避免衝突發生。
下麵我重點講一下機場旅客移動服務領域。現在旅客到了機場,最主要的要看的是我們的標誌牌。人多的時候,可能看不清楚航班信息或者不方便看。能不能利用手機的APP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國外的很多公司也在研究這個東西,包括像哥本哈根機場已經把機場的很多電子地圖放到網上,通過下一個APP可以分析,一看圖知道登機口在什麽地方。
目前,我們二所開發了旅客智能乘機助手的應用,首先能感知到旅客所處的位置,標誌登機口在什麽地方,餐館什麽地方,洗手間什麽地方,旅客就知道現在從我這兒到我要去的,輸入我的航班號就知道這兒到登機口要多少米,這樣服務質量將得到充分的提高。
今後的發展趨勢是什麽?要把乘機個性化。如果一年下來建立一個機場幾千萬旅客的大數據分析,就知道所有旅客走過的足跡,願意在哪些商場停留,他們從這兒到登機口走了多少距離,平均多少,非常精確的數據,可以做精細化的分析,為今後機場的服務質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