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械網
時間:2015-08-26 00:00:00
今年以來,麵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中央及時出台穩增長的政策組合。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在4月份止跌觸底後5月份有所好轉,初步呈現趨穩的跡象,經濟下行的風險部分得到對衝。
展望下半年,在國內外一些積極因素的作用下,經濟企穩的態勢將有望鞏固,並可能呈現溫和複蘇的局麵,全年7%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基本可以實現。
經濟增長將進一步趨穩向好
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麵臨一些有利因素,穩中有升的態勢將有望獲得支撐。
一是世界經濟呈現緩慢複蘇。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發達經濟體經過持續的再平衡調整,經濟前景有所改善。美國由於彈性較強、市場出清和結構調整較快,表現出強勁的複蘇勢頭。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歐元區和日本經濟下行風險也有所緩解,出現部分複蘇跡象。
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溫和複蘇的趨勢,將對中國的出口需求構成正麵支撐因素。
二是基建投資發揮關鍵作用。今年以來,圍繞投資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中投什麽、誰來投、怎樣投的問題,政府不斷推出改革和政策舉措,將有利於進一步發揮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的關鍵性拉動作用。
在投什麽方麵,著力推動重大工程建設。除了實施信息電網油氣網絡、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運輸等七大類重大工程包外,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將推出新興產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的有效投資,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
在誰來投方麵,著力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製,更多采用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PP)投融資模式,改變政府主導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的局麵。
在怎樣投方麵,著力拓展資金來源和降低資金成本。為拓寬資金來源,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解決財政資金沉澱問題。通過改革和完善財政資金管理,不斷盤活和統籌使用存量財政資金,以加大財政支出力度,設法滿足重點領域和大量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
三是消費拉動作用趨於強化。今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繼續以高於GDP增速的水平較快增長,隨著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主要向文化、教育、健康等享受型、發展型消費升級的趨勢進一步明顯。下半年,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繼續深化,社會保障製度的持續完善,消費需求的驅動力量有望進一步增大。
四是增長動力轉換勢頭良好。今年以來,供給麵的結構優化升級和增長動能重塑持續推進。從產業結構調整看,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勢頭較為強勁;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出很多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從區域結構調整看,部分地區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戰略初見成效,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增強,這些都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持續動力。
經濟增速平穩回升的基礎仍有待加強
在看到上述有利因素的同時,下半年經濟運行中可能麵臨的矛盾和問題也需要給予關注。
一是外部環境依然不甚樂觀。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結束了一個“大穩定”的長周期,進入一個低速增長的新常態。不久前,世界銀行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1月時的3.2%調低至2.8%,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受經濟結構單一、金融市場深度不足、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等長期結構性因素製約,增長動能趨於減弱。它們的減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較大挑戰。
二是投資需求明顯改善的基礎尚不牢固。首先看基建投資。今年以來,受傳統主體稅種收入增幅放緩、房地產市場調整和“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等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回落較為明顯。其次看房地產投資。雖然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其可持續性如何仍有待觀察。從人口發展趨勢看,居民購房需求尤其是首置剛性需求或將麵臨持續萎縮,住房市場正由總量供不應求進入結構性過剩階段。從產業層麵看,一些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的行業增長持續低迷;而一向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行業,5月份產量降幅繼續擴大,其中轎車生產延續了上月的負增長態勢。
三是消費需求持續增強麵臨不確定性。就業前景依然不容樂觀。盡管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單位GDP增長帶動的新增就業呈現持續上升勢頭,就業彈性係數有所上升,但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仍在較大程度上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推動經濟增長,在投資率處於高位、債務約束又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張投資的空間有限;並且,不斷提升的杠杆率水平和持續的借新還舊導致大量資源用於維係債務,容易使宏觀經濟產生內生性緊縮的效應。
價格水平將保持低位運行
就下半年的價格變化趨勢看,CPI漲幅仍將維持低位,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保持平穩,全年CPI漲幅將顯著低於年初確定的3%的調控目標;同時,工業領域的物價水平仍舊持續低迷,局部和潛在的通縮壓力依然存在。
(一)物價水平總體漲幅有限
首先看需求麵。分析曆史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之間一直保持比較穩定的菲利普斯曲線關係,即呈現同向的對應變動關係。從前期看,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在實體經濟明顯企穩之前,物價水平抬升的力度都會有限。
再看供給麵,主要有三方麵影響因素。一是能源特別是石油價格。預計下半年受全球經濟緩慢複蘇、美元波動中走強等因素影響,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低位盤整。在一價定律的作用下,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的這一趨勢將會通過中國的進口價格指數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最終傳遞至消費者物價指數。二是農產品價格。受低油價帶來的化肥、燃料和運輸成本下降,全球糧食供應充足。同時,國內農產品價格也逐步走低。農產品價格的低位運行態勢將直接製約價格水平的上升。三是PPI的傳導因素。截至今年5月份,PPI已連續39個月負增長,反映某些工業部門的庫存壓力和產能過剩。今年以來,下滑幅度有所加深,接近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的情形。PPI的持續下降,經過一定時滯後將進一步傳導到CPI。
(二)物價水平也麵臨一定的抬升因素
第一,3月份以來,由於國際上部分油田停產和低油價對石油需求的刺激,國際原油價格開始企穩回升。預計下半年油價仍將小幅上漲,帶動車用燃料及其他一係列石油相關消費品價格的持續回升。第二,厄爾尼諾現象有可能加大全球和中國的出現幹旱和水災的概率,進而影響農產品供給和價格走勢。預計下半年蔬菜、鮮果等食品價格在隨季節性波動中將可能高於去年。第三,前期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基礎上持續偏鬆,以及積極財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將可能在下半年逐步顯現。
綜合上述因素,下半年物價有回升的可能,但幅度不會太大,預計全年CPI漲幅將低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