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台企業網
時間:2015-10-12 00:00:00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規模的擴大並不代表行業實力的增強。目前我國共有汽車零部件企業一萬五千多家,具體的企業規模和數量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1:汽車零部件行業企業規模比例表
銷售額區間 個數 比例
<50萬 2700 18%
50萬~500萬 5300 35.3%
>500萬規模以上 7000 46.7%
>1億 130 8.7%
從上圖表可以看出,規模以上的零部件企業占總數的不到一半,真正能超過億元的大型零部件企業更是屈指可數,大多數零部件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事實上,目前我國零部件行業的行業實力較弱、企業規模較小,整個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零部件企業,生存環境更是惡劣。某公司汽車產業顧問曹彥春認為,造成其生存環境惡化的因素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麵分析:客觀因素包括政府、上遊原材料供應商、下遊主機廠三方麵,而零部件企業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困局:政府的因素
首先分析政府的因素。政府的主要責任是針對中小企業保護政策的缺失和支持性政策的不平等。保護性政策的缺失我們可以以中小企業麵臨的最主要問題——融資難為例。由於信息不對稱銀行對於中小企業惜貸,由於“小農意識”中小企業不願向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這兩者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但是銀行和中小企業各自的擔心本可以由政府出台相應的措施來解決的,政府可以給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企業給予支持,為部分有特殊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等等,但是政府卻在這裏表現出了過多的放任。
所謂支持性政策的不平等是指各地政府在收取稅收、費用方麵對於大中小企業是一視同仁,但是當中小企業因資金、技術等問題需要政府支持時,政府方麵卻鮮有回音。政府隻是將支持性政策給予了那些利稅大戶。例如某地的一百家中小企業一年為政府創造的稅收為二十億,而一個大型企業一年的稅收為五個億,那麽政府就會向這個大型企業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包括稅收優惠和公共資源的優惠出讓,而對於這一百家中小企業的呼聲往往反應比較消極和滯後。
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困局:原材料供應商
然後分析上遊供貨商的因素。上遊供貨商的主要責任是利用自己的壟斷或寡頭地位擠壓零部件企業。對於零部件企業尤其是二三級的零部件生產商(這些主要就是中小型企業)而言,其上遊供貨商一般就是大型的工業原材料企業。如鋼材、有色金屬的生產商,與他們相比,中小零部件企業的議價能力和談判能力幾乎為零。麵對其提價、不及時供貨,零部件企業毫無辦法。
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困局:下遊主機廠
分析下遊主機廠,我們可以看到其主要責任是在以下兩點:1.利用自身強勢地位,為了自身利益而壓縮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空間。比如當銷量下滑企業需要減縮成本時,主機廠首先采用的措施就是壓低零部件采購價格。2.很多中小企業在承擔本該是主機廠負擔的責任。
麵臨近段時間的成本上升和銷量下滑,主機廠在在努力壓縮成本,這主要是通過減少內部開支、裁員、壓低原材料采購價格來實現。而低價收購將是最有效果的控製成本的方法。而麵對強勢的主機廠,大部分零部件企業不具有討價的能力。於是乎零部件生產企業就陷入了上下遊的雙重擠壓,利潤空間被無限壓縮。
另外,中小企業也在承擔著很多不必要或者是不該其承擔的責任。很多主機廠現在都要求零部件企業周邊建立第三方庫存。主機廠的理由是為了降低其倉庫占用和管理成本,為了適當響應市場變化。而這些第三方庫存大多數都和主機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就是這樣的庫存機構,其管理也是非常混亂的。甚至不能為在其倉庫存儲零部件的企業提供庫存清單。主機廠的不負責任還表現在訂單的頻繁變更。
主機廠可以因為自身生產計劃、市場情況的變動而變更本已下達的生產訂單,甚至的零部件企業反應其一個月接到的能訂單變更單達30多張,且每張有多達幾十個產品,變更內容含交付時間、交付數量、產品品種等等各種項目。這無疑加重了零部件企業的生產成本,影響其交貨速度與質量。頻繁的變更訂單暴露的是主機廠生產管理上的不到位,但是這個責任卻一直在由零部件企業承擔。
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困局:零部件企業自身的原因
當然,任何問題的出現都不能隻是外部因素其作用,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生存困境也有其自身的原因。這主要表現在質量不穩定、供貨不及時以及技術落後三個方麵。
一些二三級零部件配套企業在以價格優勢艱難擠進OEM陣營後,卻發現自己在滿足主機廠質量穩定性和及時供貨等方麵要求顯得力不從心。這在一些國產化步伐較快的主機廠體現比較明顯。例如前不久一汽-大眾速騰“熄火門”,是由電氣線束質量問題所致;福克斯召回因燃油泵電線的絕緣材料存在質量問題引發;而北京現代伊蘭特和索納塔轎車則由於部分車輛點火開關內部零件尺寸不符造成。
技術的落後主要表現在對一些高技術含量的零部件供應能力的落後。我國零部件生產商並不能夠保質保量的供應諸如鍍鋅鋼板、高張力鋼板、表麵處理鋼板、塑膠原料、合金材料、彈簧鋼、塗料等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原材料,車企隻有選擇高價從國外進口。國內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產品質量、供貨能力以及技術水平已經嚴重影響了其市場競爭力。
全麵分析了中小型零部件企業的產業鏈後我們發現,其生存環境的惡化由內外因共同造成,而外因在這裏占了主導地位。中小型零部件企業要健康發展,需要一個更為寬鬆的環境,這樣的環境需要政府牽頭、原材料供應商和主機廠積極配合、零部件企業自身努力來共同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