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10-13 00:00:00
本質上當前的光伏市場還依舊取決於政府發布的政策。現階段我國的光伏行業仍然以地麵大型電站為主,分布式光伏雖然現在國家加大了扶持的力度,但距離地麵大型電站裝機量還有一定的距離。而以上這兩種類型都離不開國家補貼。從市場上看,光伏行業的發展取決於投資者根據政策反饋的興建意願,各國的光伏新能源政策不同,融資回報的模式不同,就決定了市場容量和模式不同。
因此根據容量不同,光伏係統可以分為小於10kW的戶用係統,10-1000kW的商用係統在和大於1000Kw的電站係統三個等級。
首先來看歐洲市場。歐洲今年光伏裝機量預計9-10GW,在經曆一年的波折後估計今年會重回複蘇軌道,2014年僅有7GW的裝機量應該不會延續。其中德國補貼政策改變,大於10MW電站補貼為0.1-10MW之間的補貼低於0.1歐元/kWh,所以代表著整個德國市場加速在向戶用型轉型。英國因為采取2套補貼係統,因此大電站和中小型電站並行,法國也是大型電站和小型係統並存。總體而言,隨著可用空地的減少,大型電站的融資難度上升,整體市場一定是向戶用型和商用型加速轉化,2015年應該會延續這個趨勢。
其次北美市場,北美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加拿大和美國。加拿大隻有安大略省有補貼和本地化要求,所以加拿大是中型和大型項目並存,主要由2~3家大型投資商,在開發50-100MW級的大型電站。美國情況複雜,各州有各州的政策,其中加州占據了30%以上的份額,而加州是小型和大型電站並舉。整個美國今年預計7-8GW,其中戶用型增速較快,而大型電站保持平穩增長,在未來幾年,也是類似的趨勢,就是大型平穩增長,中小型快速發展。
再次亞太市場,總體感覺還不是很成熟。澳洲主要以小型係統(<10KW)為主,而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沒有全國性的光伏政策補貼,但都在建設一些MW級示範項目。泰國今年發展迅速,主要也是集中於中小型係統,大型電站剛剛開始起步;印度市場巨大,主要是大型電站為主,在古吉拉特邦。日本是大型電站和中小型同步開發。
最後說一說中國,前幾年全部是大型電站,集中於西北地區,後來國家今年推動分布式發電,實際是今年主要還是大型電站為主;而隨著鼓勵分布式政策的落地,預計今後將會蓬勃發展,可能在未來出現急速增長的趨勢,但分布式光伏還需要著重解決融資模式、運維、並網困難等問題,需要國家細則和電網政策規劃的進一步深化。因此,分布式光伏裝機量想要趕上地麵大型電站還需要時間。
無論國內國外的光伏組件,都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組件光電轉換效率低,如果將來能發明出轉換效率在50%以上的組件,那麽光伏市場將進入真正的蓬勃發展的時期。
從經濟角度看,以前我國的補貼政策是,隻要電站建成驗收通過,就將補貼一次性打到賬戶上,這種做法刺激國內光伏行業的熱情,導致許多良莠不齊的廠商紛紛拚命建電站,拿補貼,但是等補貼一到手,好多電站就棄而不用,造成資源浪費。為改善這種現狀,國家新出台的補貼政策,就是發多少電,補貼多少錢。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企業不會大躍進式的建電站,更注重發電質量與發電效率,而缺點就是前期需要墊進大量資金,如果企業運作不好,可能造成資金鏈斷裂,從而企業也相繼破產。這就導致了像國電、中廣核等大型國企吃肉,中小型民營企業喝湯的局麵。還有現階段國內光伏行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國企老大長期拖欠工程款,造成企業資金回流不到位的問題。
總體而言,有實力的國家都會先從大型電站的安裝開始,逐漸向戶用型和分布式轉型,但是由於世界各國經濟、政策和光伏技術發展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國所處的階段都不盡相同。但從整體來看,分布式光伏是大趨勢。因為大電站補貼不會一直持續,越來越低的補貼加上不夠友好的融資環境,可用來建立大型電站的空地也會逐步減少。與此同時,地麵大型電站無法解決發電站與負載不在同一地點的問題,需要大量的電力基礎建設投入,還要考慮在發電不穩定時期電能如何利用的問題,綜合效益並不容分布式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