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10-20 00:00:00
歐盟委員會4日決定向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引發業界激憤。麵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不久訪德時的大聲呼籲和前一天晚上的苦口婆心,麵對中歐相關業界的極力警告和反對,歐盟依然采取這種不公正的舉動,真夠一意孤行的。
中歐光伏爭端已非一日,對話磋商一直在緊張進行。但不得不說,在這種涉及雙方重大經濟利益的問題上,歐盟一方的誠意和靈活性都大大不夠,隻在意自己的私利,而完全不顧及對方的利益訴求。這樣的談判過程是痛苦的,任何貿然的行動也都很不負責,隻會招致大範圍的負麵效果。這種負麵效果,並不止於損害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利益和經濟利益,也在於對歐盟自身來看,同樣是得不償失、弊大於利的壞招。為了短期的眼前利益,而拋棄長期的合作利益,如此缺乏戰略眼光,後果隻能是損人不利己。
應當看到,這樣的戲碼在中歐貿易中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了,而大多數受傷的總是中國一方。這應當引起我們的反思。必須認識到,在經曆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洗劫之後,中國外貿環境的持續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便世界經濟開始回暖,歐美市場需求增加,中國外貿也已經不再可能像危機前那樣,長期保持超高速度的增長。在這種大背景下看待中歐貿易爭端,我們就必須要有據理力爭的實力,也要有適當反擊的勇氣。長期以來,中國為了維護中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大局,往往在退讓、妥協,在損失自己的利益,但事實說明,對於那種短視自私的做派,隻有強有力的回應才能將其敲醒。作為世界貿易的最大參與者和組織者,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這樣的角色增進,理直氣壯地爭取自己的利益。
世界經濟、世界貿易是一個大遊戲,我們不能總被“零和博弈”困擾。麵對隨時可能會激活的貿易保護主義,麵對日益濫用的貿易救濟措施,中國隻有立足於敢應戰、敢決戰,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貿易戰,去爭取到雙贏、多贏的局麵。這是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的必要修煉,也是我們為捍衛國家利益、捍衛世界貿易自由所肩負的當然責任。這樣的努力,實應累積於一個個諸如光伏爭端這樣的具體案例之中,直至徹底扭轉這些年的被動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