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試點5年進展緩慢 船舶“油改氣”,藍海待發掘

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時間:2015-11-06 00:00:00

    自2010年起試點,船舶“油改氣”已推行5年。然而,幾年來該項試點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長江上每天行駛的LNG(液化天然氣)船舶不超10艘。

  “不僅是江蘇,全國都是這個狀況。”中國天然氣集團港能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譚建明說,“江蘇有家民營企業江蘇鴻運,手上有建設80個加氣站的批文,但5年隻建了7個,建成的7個也隻完成了土建,一個也沒有投入運營,因為沒有用戶。”

  有專家曾預計,到2015年全國有1610艘船使用LNG,每年消費16億~20億立方米天然氣。然而,目前LNG動力船舶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總體規模較小。截至4月底,全國內河水運已運營的LNG動力船舶隻有15艘,主要航行於長江幹線、京杭運河等水域。

  船舶“油改氣”推行緩慢,一是因為成本問題。據介紹,萬噸級柴油船造價不超過200萬元,但用天然氣的造價至少300萬元,把“油船”改造成“氣船”,其改造成本也在30萬至100萬元之間。缺少LNG船舶延緩了LNG加氣站建設,船東不願油改氣,造船商也就漠視LNG船。“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江蘇安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油氣差價沒有拉開,油改氣也就沒有積極性。”譚建明說,“目前用油和用氣的成本差不多,以後天然氣的價格可能會降,而油價可能會漲,這樣,推動船舶油改氣有望更順利些。”

  事實上,推動船舶油改氣已迫在眉睫。大氣汙染三大汙染源,除了機動車、工業企業排放外,船舶汙染是第三大汙染源。目前我國港口航運燃油標準較低,船舶主要使用重油或劣質柴油,一艘燃油含硫量3.5%的中大型集裝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負荷24小時航行,其一天排放的PM2.5相當於21萬輛貨車。

  江蘇是水運大省,擁有內河航道2.43萬公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全省擁有內河營運船舶4.93萬艘,占全國的1/4,常年航行於江蘇省內河的船舶大約有10萬艘,長江江蘇段每天船舶通行量約3000艘。來自上海的報告顯示,整個長江水道因船隻汙染物排放對沿線近500個取水口造成威脅。

  日前國家出台《船舶與港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也在倒逼船舶油改氣進程。方案規定,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內河船舶執行新修訂的《船舶汙染物排放標準》,並在2020年底前全麵完成其他航行船舶設施、設備配備和改造,經改造仍不能達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

  “國家現在給了江蘇300條船的油改氣指標,並且規定目前每艘船能補貼85萬到140萬,以後補貼會慢慢減少。”中國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營銷副總裁談一良說,“我們和江蘇的5家船舶建造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提供融資幫助他們建造LNG船。”下一步,中國天然氣集團將和中海油合作,從氣源到加氣站等形成上下遊的產業鏈,力推船舶油改氣。

  企業大多關注經濟問題,解決汙染、保護環境離不開政府的指導和激勵。事實上,用天然氣的船有一些優惠,比如在運河裏可以優先過閘無需排隊,江蘇籍的船隻需繳納一次費用等。“我們是企業,對我們來說,利潤很關鍵。沒有政府的扶持,我們不敢進入這個領域。”某造船廠經理表示。

  此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內河船用LNG燃料,是依靠陸路的LNG專用槽車運輸獲得,氣源來自沿海LNG接收站和國內天然氣液化廠。隨著未來內河LNG運輸政策的放開,船用LNG及燃料將可通過LNG運輸船直接供應,有利於其規模化運輸補給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船舶油改氣是個巨大的市場。2017-2020年我國將累計新建內河船舶約1.2至1.4萬艘,若其中70%采用LNG燃料作為動力,大約有1萬艘新建LNG動力船。“船的壽命比車長,加氣量大,且新建、改造的投資成本更高,一旦該市場空間打開,規模相當可觀。”談一良說。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