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航空報
時間:2015-11-06 00:00:00
10月22日,2015第二屆民用飛機機電係統國際論壇在南京落下帷幕。來自國內外航空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代表近300人齊聚南京,共同探討民用飛機機電係統領域關鍵技術問題,展望民機機電係統的未來發展。
隨著國產民機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速,航空領域國際合作逐步深入,作為飛機最複雜和龐大的係統之一的民機機電係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此為契機,中航工業機電係統聯合中國航空學會共同舉辦了本屆論壇。“這不僅是民機機電係統領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件大事”,中航工業副總經理張新國在論壇致辭中強調,論壇匯聚了全球民機機電領域的主流力量,為民機機電產業發展構築了一座技術交流與貿易合作的橋梁,更成為加快中國民機機電產業技術創新、提升國產民機國際競爭力的助推器。
民機機電產業的後起之秀
本屆論壇以“綠色航空、安全航空、數字航空”為主題,以“飛機全電化引領未來機電係統革新”為核心,28位中外企業代表與專家發表了主題報告,探討和交流民用飛機機電係統領域最新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瓶頸。其中,集成供應體係、民機係統研發流程等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以及綠色安全機電產品、多電飛機係統、高升力控製係統、基於模型的軟件工程、民機應急係統等先進設計理念和前沿技術備受關注。在這些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正朝著世界一流不斷邁進。
機電係統是保證飛機作動性能的核心係統,常被稱為飛機的“血液”與“肌肉”,是飛機上結構布局最複雜、體積重量龐大、維護保障費用最高的係統,在民用飛機產業中的產值比重占到20%~30% 。
經曆50多年的產業發展與技術儲備,作為國內航空機電係統龍頭的中航工業機電係統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機電工業體係,尤其在軍用航空機電領域不斷縮小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朝著與國際一流並駕齊驅的目標逐步靠近。然而,在民機機電領域,中航工業機電係統卻是“新人”,起步晚、占有量小,國際影響力亟待提升。
中航工業機電係統董事長王堅表示,製約民機機電產業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機電係統涉及的技術繁多、結構布局複雜、產品更新換代快,對技術研發水平和試驗驗證能力的要求高;民機產品生產強調流程化管理,需要建立滿足適航要求的研發體係,這對習慣了“軍品”思維的工業部門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相比國外供應商通過分層分級係統為客戶提供係統解決方案,國內供應商在係統解決方案上存在明顯不足。
正當中航工業機電係統在民機產業轉型發展中不斷摸索之時,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推進為國產民機機電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方向。以C919項目為牽引,中航工業機電係統積極與國際先進航空機電企業進行對接,通過合資、合作、轉包生產等多種形式,快速提升在民機機載係統及產品的技術水平,樹立了以全球化視野拓展市場的決心。同時,中航工業機電係統也積極與國內通用飛機、支線飛機主機廠所進行溝通,參與前期方案論證和配套研製,積極開展航空機電產品適航取證的研究,努力實現在國際合作、產品研發、適航取證、民機維修等領域的突破與發展。
中航工業機電係統以國際合作為契機,對標國際機電先進企業,在研製體係、係統能力與技術基礎上深耕細作,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與係統管理能力。近5年來,中航工業機電係統的民用航空產業收入以每年增長58%的速度增加,越來越多的國產機電產品為國產商用飛機、通用飛機和直升機翱翔藍天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在C919項目中,中航工業機電係統通過成立合資公司與項目合作的方式與國際一流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保證了國產大型客機機電係統的先進可靠。而在MA700、AG600等新機型上,更多自主研發的機電產品得以應用,包括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服務保障在內的民機機電產品配套能力也得到了長足發展。不僅如此,中航工業機電係統還與法國Esterline公司共同研製開發民用飛機配電產品,與烏克蘭進步設計局開展傳動裝置和空氣渦輪起動機技術合作,以應對未來新產品開發的技術需求。
作為民機機電領域後發者的中航工業機電係統,正以蓬勃發展的態勢朝著“國際一流的全價值和全產業鏈一級供應商和係統承包商”的目標奮力衝鋒。
中國市場前景誘人
機遇與挑戰並存
本屆論壇上,來自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企業代表和高校學者做相關主題報告。除了波音、霍尼韋爾、聯合技術公司航空係統部(UTAS)、利勃海爾、派克宇航等“熟悉”的麵孔外,俄羅斯技術動力公司與烏克蘭FED公司均是首次參與中國的民機產業論壇。此外,法國NEXTER ELECTRONICS公司、德國Bühler Motor公司等5家外企還與國內機電供應商一道在論壇現場搭建展台,推介合作項目。
根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330架飛機,價值約9500億美元。其中,中國民機機電產業(包括配套維修與維護服務)規模將達到3087億美元。正是考慮到中國民機機電產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國際航空機電研發製造企業紛紛選擇來華尋求商機。而在C919項目中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經驗,也為其他欲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與借鑒。
此前,霍尼韋爾、派克宇航、UTAS分別與中航工業機電係統成員單位中航工業南京機電和中航工業電源成立了合資公司,成功進行了民用飛機燃油、液壓、電源係統級產品的研發製造。另外,在C919項目中,中航工業機電係統還分別與MOOG公司和利勃海爾公司展開項目合作,共同研發高升力係統和空氣管理係統。上述幾家公司在論壇現場就在華合作項目與成功經驗進行了具體介紹。
俄羅斯技術動力公司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公司整合供應鏈和技術研發體係、統一流程標準的改組轉型曆程,在民機電力係統、輔助動力係統、燃油係統等機電產品拓展技術革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談及中俄民機產業的未來發展,俄羅斯技術動力公司希望能與中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並向中航工業南京機電伸出深度合作的橄欖枝,希望共同促進民機機電產業邁上新台階。
另一家欲與中國民機機電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的則是從事航空航天和通用工程設備開發、生產、維護和大修的烏克蘭FED公司。FED公司在飛機能源係統與控製係統方麵經驗豐富,曾為安-70飛機提供全球首款遠程液壓控製係統,並為安-148運輸機提供創新性組合式電液作動係統。如今,FED希望能與中國共同建立聯合產品的企業聯盟,更好地整合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對於先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企業來說,加深與中國的產業合作是鞏固現有市場份額、搶占未來中國民機機電產業高地的不二選擇;而對後來者而言,越是盡早加入中國民機機電產業建設,越能在爭奪千億中國民機機電市場“蛋糕”的競賽中占據有利位置。在“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中國民用航空市場更加開放,利好政策頻出,本來就處於“迎頭追趕”發展期的中國民機機電企業無疑將麵臨更多國際競爭者所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以“小”見“大”
積極應對國際化競爭
麵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航空機電企業自有其應對辦法。“航空立足全球,不僅航空產品需要全球配套,航空市場亦是全球化的市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國際化、融入全球競爭是必由之路。企業必須擁有國際化視野,要有與國際一流企業競爭的勇氣與魄力。”王堅介紹,早在民機機電產業發展之初,中航工業機電係統便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合作形式從轉包生產到技術與項目合作再到成立合資公司,提升了中國機電的國際影響力與核心競爭力。
“同時,航空工業具有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在數量龐大的航空產品製造商中,大部分研發生產能力和市場銷售份額被小部分具有較強規模實力的企業所控製。”正因如此,中航工業機電係統致力於做一流的機電係統供應商,隻有成為航空領域的“小”,才能應對航空產業的“大”挑戰。
在中航工業機電係統29家成員單位中,中航工業南京機電是最早踐行國際化發展、並在綜合能力方麵獲得快速提升的企業之一。南京機電在航空機電控製係統、燃油係統、液壓係統、環控係統、二次動力係統等領域居於國內領先,產品基本覆蓋了機載機電全係統範圍。以軍品起家的南京機電,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路,在民機市場的開拓上加足馬力。在與派克宇航成功開展轉包生產的基礎上,南京機電還承接了UTAS與MOOG公司的轉包項目,讓中國製造的機電係統產品為波音787客機提供優質保障。同時,借著C919機電係統項目的推進,南京機電的國際化合作之路越走越遠。在C919項目中,南京機電作為機電係統牽頭單位,帶領項目團隊在燃油、液壓係統上與派克宇航合資,在空氣管理係統上與利勃海爾合作,並與UTAS及霍尼韋爾等國外公司展開全麵合作。
在國際合作中積累的技術與生產經驗,幫助南京機電完善係統產業鏈建設,提升基礎研發與認證能力,加強流程化生產管理,在係統集成、生產效率、產品可靠性、服務保障等方麵有了明顯提高。麵對新的發展機遇,以南京機電為代表的中國航空機電企業正努力向一流機電係統供應商轉型。
未來5年,將是中國民用航空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民用飛機機電係統設備的發展也正麵臨難得的機遇。中航工業機電係統的國際化合作將走向何處,王堅給出了答案:在現有合作模式的基礎上,未來公司還會以共同參與競標等新方式加深與國際企業的合作。中國民機機電企業既鼓勵國際夥伴進入中國,也會加快邁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