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電器網
時間:2015-10-20 00:00:00
歐盟委員會13日宣布,根據當天通過的“2016-2017工作方案”,將在未來兩年內投資約160億歐元推動科研與創新,以增強歐盟的競爭力。其中,歐洲製造業的現代化投資為10億歐元,成為扶持領域。歐盟此舉將為各國製造業升級起到示範作用,我國也已出台“中國製造2025”規劃,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製定,智能製造等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加速出台,機器人、數字工廠、工業互聯網等細分產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底投資總額達770億歐元的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正式啟動,這是歐盟的第八個歐盟科研框架計劃,“2016-2017工作方案”屬於該計劃的組成部分。此次方案除了扶持製造業現代化投資外,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標準投資1億歐元、物聯網投資1.39億歐元、智能和可持續城市領域投資2.32億歐元。負責科研和創新事務的歐盟委員卡洛斯·莫埃達斯表示,科研與創新是歐洲進步的引擎,對解決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至關重要。
我國製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以機器人為主抓的“工業4.0”戰略將加速智能製造的進程。目前浙江、廣東等地均提出了機器人發展計劃,投資規模較大,但製約行業發展的核心部件,仍處於外資壟斷局麵,進口依賴度高達90%。為加快國產化進程,“十三五”機器人規劃明確提出,加強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能力。另外,政府還將從國家產業基金、擴大國際合作、下遊消費配套等多方麵進行扶持。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去年銷量達5.6萬台,但關鍵零部件主要掌握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為加快高端裝備國產化步伐,我國將對核心零部件研製和應用示範進行扶持,相關配套政策有望加碼。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30萬台機器人,機器人及係統產值約1000億元,帶動3000億元零部件市場。
9月29日從工信部獲悉,2015年9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智能製造發展對策研究”重大軟科學課題啟動會,裝備工業司副司長、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李東介紹了“智能製造發展對策研究”實施方案。
目前,人工智能應用於信息和通訊技術之間的競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蘋果、IBM、微軟與雅虎等國際知名廠商爭相通過並購、人才爭奪戰等手段來強化布局人工智能技術相關領域。各種精密傳感器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部件。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成立大會25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馬凱出席會議並講話。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8月25日正式發布《關於上海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助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表示,上海將從應用、裝備、平台建設等層麵全力發展智能製造,到2020年,上海智能製造體係在全國率先成形,並建設形成一批標誌性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同時,把上海打造成為對接“中國製造2025”國家智能製造的示範基地,對接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全球智能製造的前沿陣地。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在製造業重返美國及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的全球背景下,中國製造2025將成為中國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的綱領性文件,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也有望受益。
隨著諸如高鐵,半導體,航空航天,機器人,汽車製造,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製造領域的產業升級,對產品的質量和工藝的要求必然隨之升高。作為精密測量領域的領導者,德國米銥公司一直致力於為各類高端產業客戶提供可靠和高質量的測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