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械網
時間:2015-10-28 00:00:00
霜降已過,如火如荼的秋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顧今年的秋天,高科技農機助力秋收的聲音不絕於耳,農業機械在這個秋天的火熱仿佛讓人忘記了工程機械市場還在“寒冬”之中。農業機械在秋收中的優秀表現讓人不得不承認雖然工程機械市場仍然低迷,但農機裝備的需求似乎並未受到影響,特別是即將實施的“十三五”規劃也將大力發展農業機械作為農業板塊的重中之重,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以及農機裝備技術水平的逐步提升下,農業機械將引領工程機械行業新的發展。
據統計,進入今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運行穩健,利潤大幅攀升。2381家規模企業統計顯示,上半年,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81.26億元,同比增長6.98%;在機械行業13個子行業中,增幅排名第三位,高出平均增幅3.51個百分點。利潤領跑機械工業,截止到6月底,累計實現利潤121.14億元,同比增長13.78%,增幅排名第一位,高出平均增幅13.65個百分點。在13個機械行業大行業中,利潤增幅獨執牛耳。
明年是“十三五”規劃推出的第一年,據了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調研時曾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等方麵取得明顯突破。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同時,知情人士表示,“十三五”期間,在農業現代化的主線下,結合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力“智能製造”和“互聯網+”,可重點關注農業機械裝備的智能製造升級和“互聯網+”帶動下的流通方式變革。同時預計,這將是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點支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唐河率先開啟了“互聯網+農機作業”的新模式,通過運用互聯網來提升農機深鬆作業的“精準度”。農機深鬆作業監測信息化服務係統采用衛星定位、無線通訊技術和深鬆機具狀態檢測傳感技術具有對農機深鬆作業過程、麵積、深度實施準確檢測,支持深鬆作業數據統計分析、圖形化顯示、作業機具管理、作業視頻監控等功能。種糧農戶感歎地說:“現在種地越來越高端了!有了互聯網幫忙咱的種地質量咋樣心裏明鏡似的。”
與此同時,由於國家對農業以及農機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地方的農業補貼政策也越來越優惠,這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機需求的進一步提升。2015年濱州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在上一年已經過億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100萬元,達到1.35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5711台(套),受益對象3605個。截至到10月19日,濱州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比例為98.09%,結算比例為78.26%。目前,全市各級農機部門正積極做好各工作環節之間的銜接,全力加快補貼資金結算進度,確保將補貼資金足額及時兌付到農民手裏。
早在今年8月份,我國農機工業“十三五規劃”初稿已經完成,根據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部署,包括農業機械在內的九大領域進入‘智能製造專項’支持範圍。智能製造專項將支持基於大中型拖拉機、收獲機械、大型農機具及關鍵零部件智能製造新模式,實現農業機械產品設計、加工、檢測、裝配的全流程智能化,而這些舉措的實施為農機裝備的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