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時間:2015-11-10 00:00:00
不好聽的話先寫在前麵,小編很久沒有踩著警戒線、頂著撤稿的壓力寫評論了。本周的《易評》,小編想務實地來談一談清華紫光近期的瘋狂收購行為和高調施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事件……當然,小編也沒有刻意為誰說話,隻不過認為——在大環境中認清自身的“斤兩”,實則是最為務實也是對自己最為有利的價值觀體現。
鑒於清華紫光,那麽小編就先從這家公司的發展史簡單談起。
“清華紫光”,單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家誕生於清華大學的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當時國家力推計算機產業國產化的大環境下,於上世紀90年代初與聯想、北大方正、清華同方以及長城電腦等一同迅速崛起的國產PC品牌之一。
不談清華紫光的PC究竟好不好,至少在經曆了90年代和21世紀初(2000到2005年間)的PC普及熱,以及今天的PC大蕭條後,“清華紫光”這個名字如今已較少出現在消費市場。
並不是公司“不行”了,而是經過2000年到2010年間數次結構重組之後,清華紫光(確切地說是清華紫光集團)已銳變成為今天的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並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以48%的持股比例實際控製。雖然紫光集團的業務表麵上還是PC類產品及相關電子設備,但實際重心卻已因為清華控股的“介入”而開始考慮更加“高大上”的芯片設計、芯片研發、半導體製造、半導體產業整合等符合國家戰略意義的領域。
所以,我們接下來就看到了——紫光集團在2013年7月以17.8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後又在2014年7月以9.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芯片設計公司銳迪科微電子。
而在今年9月26日,紫光集團更是引入了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的投資——後者以15億美元入股紫光集團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的控股公司,持股比例約為20%。通過此交易,展訊通信獲得了英特爾x86架構的授權,並從此可以研發和銷售相關產品。
兩年三次十億美元規模的交易還並不是紫光集團的終點。與英特爾交易完成後不到一周,紫光集團於9月30日再斥資37.75億美元收購美國硬盤生產商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Corp)15%的股權,成為後者最大股東。而隨後又過了不到一個月(10月21日),西部數據突然宣布以190億美元收購閃存芯片廠商閃迪(SanDisk)。
10月30日,紫光集團再度出手,以194億元新台幣入股全球第五大封測服務廠商台灣力成科技。紫光持有力成25%的股權,為後者第一大股東,並擁有一席董事會席位。
11月2日,紫光又公開表示,有意圖要合並聯發科,但如果台灣當局不肯開放投資,則考慮建議大陸市場通過“封殺”台灣芯片以達到威逼就範。
從上述頻繁的收購動作其實不難看出,紫光集團是認真的,“半導體產業整合”也絕對是國家層麵的。而凡是涉及到戰略意義的市場導向,回顧曆史,我們何曾被誰有效遏製過?
小編不想談太多涉及政治的內容,所以下麵關於台灣半導體產業需要如何麵對、如何考慮未來發展的內容,將主要圍繞市場本身來展開一個討論。
小編曾在《一周易評:反思台灣科技產業的興衰》中粗略描述了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當前現狀的看法。當時,很多網友,尤其是來自台灣的同胞們,非常不同意——認為小編用“低端”一詞來形容全球領先的台積電,是侮辱和不敬事實。其實,會這麽認為是因為你們並沒有讀懂內容,一心隻想著辯駁,不願意麵對文章所談及的現實問題罷了。
台積電屬於高科技產業,但在整個高科技產業鏈中,“替人代工生產芯片”卻是金字塔中最底部的環節——這不是小編的觀點,而是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共識——這裏的“低端”也並不意味著“不好”,仍舊是高科技領域,仍然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但很遺憾的是,代工的利潤率是半導體產業裏相對最微薄的一種,而且需要巨大前期投資,所以絕大多數一線芯片設計公司都不願意自營工廠(Fab),隨便舉幾個例子:高通、英偉達、德儀、ARM、蘋果等,AMD和IBM甚至願意賠錢剝離工廠。(肯定有人會拿出台積電35%到42%的利潤率來反駁小編,這相對其他行業的企業當然是高利潤率,但半導體產業裏賺錢的那幾個公司,有誰的利潤率是低於60%的?英特爾、英偉達……甚至連一直虧本的AMD也能有30%左右的運營利潤率,然而這並不足以填補該公司在采購矽片、研發支出等方麵產生的虧損。台積電到頭來也是要將大筆利潤投入到購買更先進的光刻機的,這種設備不但不便宜,而且還屬於高折舊率的資產。
除了台積電外,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另一家半導體科技公司便要屬聯發科了,即本期《易評》的配角。其實,不管聯發科技術怎麽先進,經驗怎麽豐富,小編隻需要拋出一個問題,就能說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作為一個整體而正在麵臨的問題——與台積電一樣,聯發科雖然處於金字塔的上層,但是本身並不能創造市場,也不能促進市場,更不能引領世界。
所謂的“不能創造市場”,是指無論台積電還是聯發科,都不能通過自身的產品來定義一個“前無古人”的終端市場(主要指消費電子品市場),就像蘋果用ipads來定義“平板電腦”這個市場一樣——消費者買的是ipads,而不是裏麵的A係列處理器。也隻有出現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樣的市場,聯發科的SoC產品才具備意義,才擁有銷路。
聯發科當然可以通過改進技術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芯片產品,也就是所謂的“促進市場”。但很遺憾,我們談的是當下,而不是假設曆史或未來——在一個已經趨於飽和的移動市場中,任憑聯發科再怎麽努力,也難以改變消費市場的需求情況。這裏需要特別指出,智能手機的新特性如今大多已不是由處理器主導(譬如3D Touch、指紋驗證等),況且處理器也並不是手機中最貴的元件組成,因而想通過一款高性價比SoC來改變市場是極不現實的,尤其再考慮蘋果、三星、華為,甚至傳言的小米等都在采取垂直整合後所形成的競爭壓力。
至於最後是否可以“引領世界”,我們就以當前最熱門的兩個潛力市場來展開分析——物聯網設備和虛擬現實(VR)設備,前者需要的是價格低廉、性能一般、功耗極低但具備通訊功能(Wi-Fi模塊、藍牙模塊等等)的SoC,後者需要的是強大圖形計算性能的CPU+GPU處理芯片。可無論哪個領域,聯發科都不具有優勢,完全談不上領導產業的發展方向。
由此綜上所述,聯發科未來十年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台積電應該問題不大),即使台灣科技產業有心抱團,回到“不能創造市場”這個現實問題上,能不能“熬過去”將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果技術領先的台灣半導體公司都不能好好活下去,技術落後的大陸半導體企業又怎麽有資本去談未來發展?答案很簡單:內部市場夠大!
這裏其實用三星做一個比較非常合適。三星自主設計的Exynos係列處理器,從2010年的45納米工藝到今天的14納米工藝,期間可謂曆經了無數的失敗,也沒少被網友吐槽和嘲諷。然而就這在五年裏,三星通過自產自銷的方式,盤活了自己的半導體加工廠,並先於“全球第二先進”的台積電開始14納米FinFET的量產。盡管如今三星14納米FinFET還存在漏電嚴重等多個問題(iphoness 6s的芯片門),但能威脅到已有30年發展史的台積電,就是一種成功。三星Exynos係列處理器或許在今天還不是最好的,但誰也不能否認,過去五年來,其技術的進步是令人驚歎的。
中國不比韓國,不可能傾國家之力隻打造出“一家三星”。如果說紫光集團連續收購反映的是戰略意圖,那麽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大陸必然會有多個可以媲美聯發科、多個敢於挑戰台積電的半導體公司誕生。技術實力現階段的落後並非致命的,都說華人聰明,中國人在美國的“貧困線”(平均收入)被拉高到13萬美金以上就說明了一切。而如今,在矽穀的很多精英(甚至美國白人高管人士)都選擇了海歸——既然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麽砸錢就必然能砸出另一個“台灣”。
既然誰也擋不住這種發展趨勢,又何必要螳臂當車,自掘墳墓?純粹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趁著自己還有技術優勢,還有談判資本的時候,搶先達成合作、搶先部署市場脈絡才算得上是最明智之舉,不是?這裏小編有個“旁門左道”的小故事,當然,當事雙方應該是不會承認的。
前麵提到的英特爾入股紫光,並授予展訊x86架構處理器的生產和銷售權——這其實是一次“不情願”的交易。表麵上,英特爾強調此舉是為了借助中國本地企業的資源,以圖打破公司在移動市場的僵局。然而實際的大背景是,高通當時正接受商務部反壟斷調查,並傳言會開出曆史上最高的罰單……請網友平心而論,英特爾在服務器市場99%的占有率是不是更該罰?不管什麽原因造成,英特爾不想成為下一個高通,必然要一定程度上配合“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的戰略,即合資合作、開放技術授權。雖然不是完全的技術開放,但這對十多年來都沒有對外授權過的英特爾而言,絕對算得上“破天荒”了。
既然半導體行業的老大都願意妥協,台灣半導體產業又有什麽“資本”繼續僵持?
目前從企業領導人的回應看,聯發科是願意合作的,這其實對全世界的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還是在之前那篇《一周易評:反思台灣科技產業的興衰》裏,小編提到過台灣科技公司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敢整合,不敢大膽地提出先進理念——威盛是全球最早同時擁有x86架構CPU技術和GPU技術的公司,卻等到AMD收購ATI後才知道原來CPU和GPU是可以整合成為APU的(英特爾集成GPU的產品雖不叫做APU,但設計理念是一樣的)。小編相信,科技企業不敢大步邁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怕燒錢”,而這個問題正好是大陸“土財主”最喜歡做的事情(沒有諷刺意思,就是玩笑一下)。“敢燒錢”是打造高新科技產品非常必要的前提,如果拋開所謂的“政治因素”不考慮,對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結合(技術經驗優勢+資本優勢)最感到不適的,恐怕是壟斷了市場太多年的美國。
小編知道寫到這裏會有人笑。但試問,過去二十年,中國快速發展的事實是幻象嗎?富起來的那部分或許沒有包括你我,但前不久李彥宏在複旦大學說的那句“社會很不平等,但給了你機會”還是很值得深思的。過快的發展難免會遺留很多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小編的態度是“可以批評、可以調侃”。然而如果隻是因為自己未能有幸成為“先富起來”的少部分,而否認甚至反對周遭切實在發生的一切進步,那或許隻能說“你是真的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