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床網
時間:2015-12-08 00:00:00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報告,中國市場2013年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與此同時,國內機器人產業目前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日前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卻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存在應用低端化、市場邊緣化和技術空心化三大風險。
機器人的市場表現難負盛名
眾所周知,機器人是20世紀最大的技術發明之一,被稱之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同時,機器人已經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戰略高新技術。可以說,機器人的重要性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機器人的擁有量不到200萬台,而中國一年的汽車產量高達2000萬輛,計算機或家電的產量更是巨大。在曲道奎看來,機器人作為一種產業或者產品,200萬台的保有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名氣與市場表現的差距之大令人驚訝。“機器人的市場表現為什麽這麽不理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機器人技術的嚴重滯後。”他說。
目前,機器人全球的平均密度為萬分之六十二,我國隻有萬分這三十,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中國99.7%的工作還是靠人來做。機器人替代率低的關鍵點是機器人技術,很多領域因為機器人技術無法支撐,不具備替代條件。曲道奎表示,機器人根本不具備完全替代人工作的條件,主要不在於成本和價格,而在於產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滿足製造業大批量生產的剛性需求。
據曲道奎介紹,現在典型的工業機器人缺少感知係統,一般的視覺、力覺還有其他感知,現在的機器人都沒有。此外,機器人還缺少靈巧性。而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幾乎都是靠人的靈巧性,這恰恰是機器人所欠缺的。“機器人既沒有感知係統,又沒有靈巧的操作係統,按照人類來講,機器人應該是一個嚴重的殘疾人,基本排除在就業範圍之外。”他風趣地說。此外,機器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機器人和人類現在不能協同工作,機器人工作必須在一個“籠子”裏圍著,由於安全性的限製又把很大一類工作排除在外了。
因此,曲道奎認為,未來機器人的技術突破應主要從三個方麵入手:一是提高機器人的作業能力,從靈巧性入手;二是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能力要增強;三是機器人的交互能力要提高,不能像過去那樣靠編程、鍵盤,而是通過其他交互方式,解決機器人與人的共融性。“這三個方麵的技術取得突破後,機器人才能擺脫現在隻是作為一種機械設備在專用領域應用的現狀,從而進入廣泛的市場。”他說。
未來可能出現低端化、邊緣化、空心化
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市場;2014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增幅高達54%,預計未來10年乃至15年,中國一直會保持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趨勢。目前,中國的機器人密度不到國際平均密度的一半,表明中國機器人市場的潛力巨大。
作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也快速從幾十家發展到幾百家。曲道奎表示,現在中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可能有700~800家,在短短三五年內實現了爆發式發展。然而,中國機器人的質量卻不容樂觀,曲道奎指出,中國機器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在機器人技術層麵,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公司占了90%的市場份額;二是在機器人作業難度上,在焊接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占了84%的市場;三是在行業應用上,在機器人高端應用集中的汽車行業,國外公司占了90%的份額。而中國機器人的種類主要是搬運、碼垛機器人,應用領域主要是家電和金屬製造。
曲道奎不無擔心地指出,將來在高端機器人市場產業鏈中,中國很可能隻能處在低端領域,出現應用低端化的結局。很多主流市場,中國企業可能進不去,導致中國機器人被市場邊緣化。此外,中國大部分機器人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感知係統等關鍵的工藝技術上都是欠缺的,存在技術空心化的風險。
曲道奎表示,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大的開發區、產業園有30多個,有機器人概念的上市企業超過百家,和機器人有關的大小企業已經上千家,主要的七八百家,這說明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模已經發展起來了。“真正需要做的是怎麽提高和改變我們的技術、產品、市場應用,現在質量提升是擺在機器人產業麵前最大的問題,由數量、速度轉變為真正的質量、內涵,這是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最大問題。”他說。
據了解,新鬆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之一,包括工業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特殊機器人、商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並可以為企業提供工業4.0的解決方案。新鬆作為上市公司,市值僅次於ABB和發那科。曲道奎自豪地說:“新鬆的產品2/3在外資外企中使用,現在出口23個國家和地區。”他表示,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際級的龍頭企業,不可能在國際上占據優勢或者競爭地位。
中國製造2025就包括要打造機器人相關的大平台,如研究開發平台、檢驗檢測平台、標準平台,這些都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需要支撐的相關平台。就在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三家學會共同發布了機器人團體標準:《碼垛機器人技術要求與驗收規範》、《輪式機器人術語》、《輪式機器人移動平台設計通則》、《電子皮帶秤在線自動校驗規範》,其中碼垛機器人標準有效填補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空白;輪式機器人將先進的技術成果標準化,為國內首創,技術水平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