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用汽車網
時間:2016-01-05 00:00:00
12月20日起,中韓和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開始生效,食品、服裝、化妝品等“民生物資”都將率先受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12月20日以後,中韓之間6108個稅號項下的中國原產貨物和1649個稅號項下韓國原產貨物將立即實現零關稅;中澳之間5662個稅號項下中國原產貨物和2402個稅號項下澳大利亞原產貨物立即享受零關稅。
2016年1月1日,兩個協定還將實施第二次降稅。經過一定過渡期後,中韓和中澳9成以上的貨物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其中汽車零部件在列。“經過調整後,中韓汽車零部件關稅要逐步取消。”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中韓之間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平均在10%左右。分析認為,對於這一點,首當其中受惠的將是韓國在華合資汽車公司,包括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
賈新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的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汽車電子類產品、芯片等,主要來源依然是從韓國本土的進口,關稅取消將利好這些產品。然而,對於在華經營多年的韓係合資車企來說,由於在華本土化生產的推進,在中國生產的零部件已經越來越多。
“我們大部分零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北京現代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北京現代規模化國產已持續多年,國產化的零部件供應體係已經較為成熟。對於這一點,東風悅達起亞情況也大體相似。即便如此,在汽車零部件關稅取消後,韓係合資車企的零部件采購,尤其是新車零部件是否逐漸回歸韓國,依然備受關注。
“現在還很難預測。”東風悅達起亞的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說,“零部件采購是件比較複雜的事,很難出現大比例的調整。”但是,零關稅的影響對中韓兩國的汽車行業都存在。在業內人士看來,韓國整車製造商也可選擇從中國進口零部件。以動力電池為例,目前三星和LG走在前列,相關企業正積極在中國實現投產。“動力電池的原材料80%以上都在中國,本土生產成本更低。”一位動力電池企業的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產後,韓國企業也可以從中國進口。”
實際上,中韓自貿區談判經曆了兩年多的切磋,對汽車行業的關稅調整一直是爭論焦點之一。雖然零部件關稅放開,但整車仍不在“免稅”之列。“韓國距離中國太近了,通用、雷諾等汽車廠家都在韓國有生產。”為此,賈新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韓國整車關稅放開的話,可能將會對本土汽車企業造成很大影響。”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目前中國對外的自貿區談判中,整車都不在零關稅之列。“因為一旦對一個國家放開,就也需要考慮對其他國家放開。”賈新光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