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用汽車網
時間:2016-01-05 00:00:00
“十二五”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雖然告別了井噴式增長,但在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引領下和經濟轉型升級壓力的倒逼下,汽車產業適應新常態,知難而進,無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技術研發,抑或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等方麵都取得了較大進步,踏上由大變強的新征程。
2015年12月27日,北汽集團昌河汽車首款SUV——昌河Q25在全新落成的景德鎮洪源工廠下線。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作為“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產業收官之作,昌河Q25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昌河汽車在SUV產品線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支撐起北汽“雙品牌”戰略,從而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實力實現新躍升。
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提到自主品牌汽車,不少人總愛將之與高鐵、家電對比,以證明汽車產業“以市場換技術”政策的失敗,特別是在6年前中國汽車產銷規模躍居全球第一之後,這樣的觀點更是大行其道。但有業內專家表示,簡單的對比並不客觀。以商用車為例,中國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在全球市場也占據半壁江山。
“巴基斯坦商用車市場過去被日本品牌壟斷。現在,東風商用車在巴基斯坦的銷量逐年上升,並以其可靠的質量和高性價比贏得了客戶信賴。”在巴基斯坦開展東風中重型卡車進口業務的犍陀羅日產公司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庫利·汗·卡塔克說。
東風商用車公司出口業務副總經理賽諾特告訴記者,盡管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但東風2015年已向越南、緬甸、智利、秘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5800輛中重型卡車,同比增長26%。除了整車出口,在海外建組裝廠也是東風汽車公司提升海外銷量、加速國際化的重要舉措。目前,東風已在伊朗、俄羅斯等國家設立組裝廠和分公司,並計劃將組裝廠開到南美洲。
前不久在比利時舉辦的世界客車博覽會上,來自中國的宇通、大金龍、金旅及比亞迪4家整車廠商同樣受到歐洲運營商的青睞。歐洲客車歐洲巴士與客車周(ECW)國際評審團成員、重慶交通大學公共交通學者王健表示,隨著中國客車品牌力的快速提升,目前中國客車企業已占據全球客車市場40%以上的份額。
更重要的是,在客車、中重卡等商用車企業依托產品走出去的同時,中國車企還抓住機遇,從產品輸出向資本輸出升級,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繼2010年收購瑞典沃爾沃汽車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還收購了倫敦出租車公司,並於2015年再投資2.5億英鎊在英國考文垂安斯蒂工業園區建設了倫敦出租車新工廠,生產全新一代超低排放車型。而東風汽車公司在2014年投資8億歐元,戰略性入股擁有百年曆史的歐洲第二大車企標致雪鐵龍集團(PSA),正式成為與法國政府、標致家族並列的第一大股東,從此更具“國際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