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機床網
時間:2016-01-06 00:00:00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網 主題下的智慧醫療2015年以來不斷出現在政府政策之中。
2015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規劃綱要(2015年—2020年)》(簡稱規劃綱要),提出開展健康中國雲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
這份規劃綱要的發布,點燃了資本市場對智慧醫療的熱情。一些地區政府專門設立了智慧醫療基金,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創投資金以及上市公司從醫療信息化、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布局智慧醫療。有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這一市場有望超過千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智慧醫療有助於整合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更是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醫保壓力的可行方案。目前,醫改進入攻堅期,醫保控費的壓力急需釋放,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已經迫在眉睫。
智慧醫療
被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速,慢性病的發病率增加,老百姓對醫療的主動需求、升級需求逐漸增加,我國目前已經進入醫療需求的爆發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出台了上述規劃綱要,試圖通過互聯網 、智慧醫療解決這一問題。
智慧醫療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從規劃綱要的內容看,涉及智慧醫療的領域包括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曆,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
資本市場對智慧醫療的熱情日漸高漲。百度、騰訊、阿裏等國內IT巨頭紛紛紮堆進軍智慧醫療領域,為未來奮力搶奪市場謀一席之地。從百度健康雲、騰訊微信醫療到阿裏“未來醫院”,三大巨頭都希望爭食甚至引領這個萬億元大市場的互聯網變革。此外,行業內兼並收購風起雲湧,諸多上市公司通過並購相關企業,整合醫療資源,布局智慧醫療產業鏈。
不過,對於智慧醫療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針對智慧醫療作出布局,不過,智慧醫療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大家都將自身所認為的智慧醫療進行布局。”一位醫藥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包括醫療器械設備、醫療信息化、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APP代表的健康管理、醫保控費、智慧養老、醫藥電商等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根據IDC預測,到2016年底,國內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108.5億元,2012年至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4.3%,未來這一市場有望超3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醫療信息化以及醫保控費業務領域,計算機、電子類公司已經成為主力軍。
包括衛寧軟件、東軟集團、東華軟件、萬達信息、海虹控股、用友醫療、銀江股份等上市公司都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
除了醫療信息化之外,有分析人士稱,隨著醫保控費壓力的增大,未來醫保控費業務市場潛力也較大。布局醫保控費業務的上市公司有望先一步享受到政策釋放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