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資訊

中國企業出海並購:謀劃全球布局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16-04-01 00:00:00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dong) 芝!”——日本東(dong) 芝的經典廣告旋律,至今仍然留存在很多中國老百姓的記憶裏。這個(ge) 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的日本家電品牌,將換“東(dong) 家”了!3月30日,中國大型家電企業(ye) 美的集團和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日本老牌企業(ye) 東(dong) 芝,同時對外宣布“聯姻”:美的集團將以大約537億(yi) 日元(折合4.73億(yi) 美元)的價(jia) 格,收購東(dong) 芝家電業(ye) 務80.1%的股權。更多的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近期紛紛出海並購,拓展全球版圖。“中國製造”能從(cong) 國際並購中獲得什麽(me) ?“中國製造”的全球戰略又如何借此展開?“中國製造”深度參與(yu) 全球資源整合,將對全球製造業(ye) 格局帶來什麽(me) 影響?

 買(mai) 買(mai) 買(mai) ,海外並購又一“大手筆”
  根據美的和東(dong) 芝的協議,美的將收購東(dong) 芝的家用電器業(ye) 務即東(dong) 芝生活電器株式會(hui) 社(TLSC)80.1%的股權,而東(dong) 芝將保留19.9%的股權。收購後將繼續在東(dong) 芝品牌及TLSC公司名稱下開發、生產(chan) 和銷售白色家電產(chan) 品,包括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及其他小家電。從(cong) 協議看,美的將獲得東(dong) 芝品牌40年的全球許可,獲得超過5000項和家電相關(guan) 的專(zhuan) 利,並被授權使用由東(dong) 芝持有的其他家電相關(guan) 的專(zhuan) 利。

 這筆交易值不值?
  家電業(ye) 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認為(wei) ,預計2015財年,東(dong) 芝白色家電業(ye) 務營收20億(yi) 美元左右。在日本本土市場,東(dong) 芝白色家電產(chan) 品市占率保持在前三或前四的位置,加上40年的品牌全球授權使用及5000項專(zhuan) 利轉讓,美的付出這個(ge) 價(jia) 格是值得的。在談及為(wei) 何出手收購時,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30日說:“今天對美的來說,是企業(ye) 全球化進程的一個(ge) 重要裏程碑。在美的現有強大的家電以及暖通空調業(ye) 務基礎上,東(dong) 芝家電家喻戶曉的品牌、優(you) 秀的團隊和先進的技術將會(hui) 顯著增強我們(men) 在日本、東(dong) 南亞(ya) 及全球市場的競爭(zheng) 力。”
  為(wei) 何東(dong) 芝家電這家日本老牌企業(ye) ,要出售給一家中國公司?劉步塵認為(wei) ,交易涉及東(dong) 芝目前虧(kui) 損嚴(yan) 重的白色家電業(ye) 務子公司“東(dong) 芝LifeStyle”,對傳(chuan) 統上實力很強的日本家電企業(ye) 來說,現在麵臨(lin) 的是“虧(kui) 損不出奇,盈利才是新聞”的困境。“日本家電的沒落不是技術與(yu) 產(chan) 品的沒落,而是管理模式及市場觀念的沒落。”他說。
  收購前,這兩(liang) 家企業(ye) 的合作由來已久。據美的公司介紹,雙方合作經曆多個(ge) 階段:從(cong) 1993年至1998年,美的純粹引進對方技術;1998年至2004年,美的收購東(dong) 芝部分中國企業(ye) 股份、繼續展開商用空調新項目技術合作;在2004年至2014年間,雙方在壓縮機空調方麵互相持股,並強化了製造品質技術合作、原始設備製造(OEM)業(ye) 務合作、空調核心技術的合作與(yu) 聯合開發等。可以說,20多年間,美的不斷擴充自己在壓縮機、小家電、變頻器等領域的實力,並最終通過收購獲得東(dong) 芝家電的產(chan) 品技術、海外市場渠道以及人才等全球優(you) 勢資源,以更為(wei) 便捷有效的途徑實施全球化戰略。“東(dong) 芝家電和美的的優(you) 勢互補將在產(chan) 品組合、市場占有率和經營效率方麵發揮顯著的協同效應。美的計劃將在品牌、技術、營銷和團隊方麵繼續投資,以充分實現此業(ye) 務的潛力。”雙方在合作公告上說。

 出海並購,中國企業(ye) 走過的路並不平坦
  無獨有偶,今年1月15日,中國另一家電巨頭海爾宣布與(yu) 美國通用電氣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內(nei) 合作。同時,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將整合通用電氣的家電業(ye) 務,通用電氣將從(cong) 海爾獲得54億(yi) 美元的現金對價(jia) 。青島海爾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雙方將通過銷售網絡互補、細分市場拓展、新產(chan) 品開發和提升議價(jia) 能力等方式實現收入協同效應,通過提升采購規模優(you) 勢、提升質量能力和提高生產(chan) 效率等方式實現成本協同效應。根據青島海爾初步測算,交易完成後,通過實施一係列整合措施,可為(wei) 海爾帶來近100億(yi) 元的協同收入,並在5年內(nei) 逐步釋放;還有超過10億(yi) 元的協同成本節約,預計在3年內(nei) 逐步釋放。協同收益將主要聚焦在冰箱、洗衣機、灶具、空調等產(chan) 業(ye) 線。
        帕勒谘詢公司董事羅清啟認為(wei) ,一方麵,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外部環境和僵化的內(nei) 部管理製度影響,一些國外家電企業(ye) 發展速度越來越緩慢;另一方麵,近20年來,中國和韓國家電企業(ye) 崛起,不斷擠壓和挑戰歐美日傳(chuan) 統家電企業(ye) ,他們(men) 最後不得不放棄這塊業(ye) 務,全球家電業(ye) 主力軍(jun) 正從(cong) 歐美日轉向中韓。
  實際上,不僅(jin) 僅(jin) 是家電業(ye) ,近兩(liang) 年來,中國製造一筆筆巨額海外並購在不斷刷新紀錄。2015年3月22日,中國化工宣布將以71億(yi) 歐元收購全球五大輪胎生產(chan) 商之一的倍耐力大部分股權。7月1日,中國化工收購倍耐力的交易獲得了歐盟反壟斷審查機構的批準,雙方最終於(yu) 8月11日完成交易。收購完成後,中國化工擁有乘用胎的高端品牌,同時亦將與(yu) 倍耐力一起整合旗下的工業(ye) 用胎業(ye) 務。2014年10月,聯想集團發布公告稱,已經完成29.1億(yi) 美元收購穀歌旗下摩托羅拉移動的交易。2014年5月8日,上海電氣與(yu) 意大利國家戰略基金FSI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出資4億(yi) 歐元向FSI收購意大利燃氣輪機生產(chan) 企業(ye) 安薩爾多能源公司(AEN)40%的股權。這項收購完成後,上海電氣成為(wei) AEN唯一具有產(chan) 業(ye) 背景的股東(dong) 。
  普華永道中國企業(ye) 並購服務部合夥(huo) 人路穀春表示,2015年,中國企業(ye) 戰略投資傾(qing) 向於(yu) 執行外延式的增長策略,更注重追逐技術、品牌。“2015年,中國大陸企業(ye) 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增長40%,相信我們(men) 將在未來幾年會(hui) 持續看到這樣的增長速度,中國的大型跨國企業(ye) 開始走向世界舞台。”
  在中國製造已經完成的海外並購中,很多國外的品牌、團隊、獨立運營權都得以保留。十多年間,從(cong) TCL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到當前的密集並購,中國企業(ye) 的國際收購戰略也發生了變化。“十多年前很多並購,中國企業(ye) 還沒有太多經驗。收購之後,希望馬上就施加自己意誌,改變對方企業(ye) ,結果可想而知。”劉步塵說,而現在的收購能夠實現更好的文化融合,避免“溶血反應”。以吉利收購沃爾沃為(wei) 例,收購完成後,後者的經營狀況比原來還要好。“中國企業(ye) 出海並購正從(cong) 風險巨大的‘陷阱’變為(wei) 各方共贏的‘餡餅’。”劉步塵說。

 如何在全球製造業(ye) 版圖上樹立“中國範兒(er) ”?
  “美的”再知名,也僅(jin) 限於(yu) 中國本土市場;“東(dong) 芝”則代表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日本品牌。雖然前者市場規模已遠超後者,但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科技水平,中國製造與(yu) 全球先進製造業(ye) 尚存差距,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中國製造業(ye) 正努力從(cong) 技術上的跟隨者,轉變為(wei) 引領者。在國務院參事、中國與(yu) 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缺乏技術優(you) 勢和自主品牌影響的中國家電產(chan) 品占有國際市場份額少。這一直是我國家電企業(ye) “走出去”的弱項。隨著我國家電製造產(chan) 業(ye) 鏈日臻成熟,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實力、市場規模和資金能力,現在有能力通過國際並購來提升核心技術競爭(zheng) 力和擴大海外市場份額。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當前,德國“工業(ye) 4.0”、美國“先進製造夥(huo) 伴計劃”和日本“再興(xing) 戰略”等戰略措施不約而同出台,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政策調整重獲製造業(ye) 上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ye) 巨頭邁向全球,更需要加強產(chan) 業(ye) 上的全球布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以期在全球製造業(ye) 新的競爭(zheng) 形勢下,通過強強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you) 勢。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頻頻走出去有其內(nei) 生動力。一方麵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中心,但另一方麵中國製造業(ye) 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根據去年9月由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截止到2014年底,在所有中國對外投資門類中,按照投資存量規模排名,製造業(ye) 排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金融業(ye) 、采礦業(ye) 、批發和零售業(ye) 之後,隻位列第五。張建平認為(wei) ,這跟當前中國製造業(ye) 在全球的地位是不匹配的,中國製造業(ye) 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必須要在參與(yu) 全球製造業(ye) 資源整合中得以解決(jue) 。
  “娶了‘洋媳婦’,成為(wei) 跨國公司後,中國企業(ye) 可以在全球市場上進行人力資本、品牌和營銷網絡的整合,同時在供應鏈管理、質量標準和控製等方麵向國際水準看齊,並在這個(ge) 過程中推動中國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張建平說。這個(ge) 過程同樣是全球共享中國製造業(ye) 發展成果的過程。張建平認為(wei) ,以前中國製造業(ye) 更多是為(wei) 發達國家品牌做配套,為(wei) 人家打工做貼牌,但以後會(hui) 逐步形成以中國品牌、中國技術為(wei) 核心的新的生產(chan) 網絡,形成一個(ge) 比現在更加多元化的全球生產(chan) 體(ti) 係和網絡。“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過程將不僅(jin) 能向全球提供更優(you) 質產(chan) 品,也會(hui) 給很多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會(hui) 。”張建平說。(馬曉澄、陳寂)

||客服中心|||| |

地址:北京市東(dong) 城區建國門內(nei) 大街18號(恒基中心)辦公樓2座8層 郵編:100005

電話總機:010-58280809 傳(chuan) 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會(hui) 員服務郵箱:member@anexpatinsingapore.com
會(hui) 員服務熱線: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

Copyright © CCCME 华体汇体育登陆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將在文章轉載後一個(ge) 月內(nei) 支付原創作者稿酬。請未及時領取稿酬的作者及時聯係信息部,如超過6個(ge) 月未領取者,將被視為(wei) 自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