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年參考
時間:2014-07-15 00:00:00
隨著美國國內需求下滑,拓展海外市場對無人機製造商的長線發展愈加重要。
半年多以前,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舉辦的一次私人慶典上,美國航空航天曆史學會把久負盛名的馮·卡門勳章授予深居簡出的通用原子公司總裁尼爾·布盧。馮·卡門勳章被譽為該領域的諾貝爾獎,以表彰這位78歲老人就軍用無人機的“開創性應用”的貢獻。
對布盧而言,該獎項實至名歸。他的公司製造了MQ-1“捕食者”和MQ-9“死神”等名揚四海的無人機,他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斥著政府密謀、石油利益和暗殺行動的驚悚大片。
棘手的是,美國政府作為無人機的最大買主,正因預算壓力放棄對這些空中殺手的采購。有跡象顯示,為確保業績,包括通用原子在內的無人機製造商正積極爭取外國買家。
亞洲成主要利潤增長點
“10年來,美國一直用無人機打仗,其他國家采取同樣的做法隻是時間問題,”猶他大學法學教授阿莫斯·吉奧拉說。“現在,任何地方對阻止無人機的交易都沒有政策可依,因此,無人機作為賺錢工具的潛力是無限的。實質上,這個市場有點類似蠻荒的美國西部。”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谘詢機構的觀點,無人機市場的大部分增長點來自亞太,中國、印度和日本獨領風騷。預計未來10年,日本軍用無人機項目的規模將增長約600%。防務觀察人士表示,鑒於中日兩國在中國東海的摩擦日趨頻繁,亞洲的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將愈演愈烈,當事方大規模投資於軍用無人機的舉措將成為再自然不過的現象。
聯合國至今未出台國際公約來規範配備武器的無人駕駛平台。基於此,部分批評人士指出,類似“捕食者”這樣的無人機有可能落入所謂“無賴國家”和麻煩人物之手。
出口限製政策亟待鬆綁
目前,全球無人機製造領域內,4家美國公司傲視群雄,它們是:諾斯羅普-格魯曼、波音、通用原子和洛克希德-馬丁。簡氏防務谘詢機構的一名資深分析家向英國《衛報》出示的內部資料顯示,全球無人機製造業的市場價值到2022年預計達到820億美元。
“全球市場不斷發展,美國卻麵臨壓力。(美國)國內市場將在2016年達到最低穀,他們(供應商)必然會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場。”這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家表示。
來自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信息則顯示,現有11個國家擁有武裝軍用無人機,它們是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土耳其、英國、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和以色列。
有一條途徑可以讓通用原子公司及其同行繼續過得滋潤,那就是讓美國國務院對武器出口限製進行鬆綁。根據《國際武器運輸條例》,武裝軍用無人機是不能隨意出口的。“市場的發展將嚴格依照規章製度進行,但這些規定會如何演變,眼下不得而知。”該分析家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