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且近兩年呈現直線增長態勢。Dealogic數據顯示,1995 年至 2016 年間,中國企業共完成境外並購 4096 起,交易規模達 6581.32 億美元,近十年間並購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2%。
2016年,在信達資產收購南洋商業銀行、騰訊收購英格拉姆科技公司等大型並購案例的帶動下,全年並購案例數與交易規模均創新高,中國企業共完成境外並購 666起,累計交易規模達 1410.39 億美元,較2015 年全年增長77.57%。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並購交易日益活躍,2014-2016 年 3 年間共發生並購案件 230 起,並購規模 370 億 美 元 ,並 購 規 模 超 過2007-2013 年之和;尤其 2015 和2016 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並購呈現爆發式增長。
Dealogic 數據顯示,從並購案件數來看,近年來由上市公司發起的海外並購占比超過50%,2016 年上市公司合計發起境外並購 383起,占比為 7.5%;2016 年上市公司海外並購規模達 801.4 億美元,占比為56.8%。
金融行業企業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買主”,計算機/電子行業企業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二大“買主”。
把時間維度拉長來看,計算機/電子、采礦、金融是近十年中國企業境外並購最熱門的領域。
近十年來企業在跨境並購的選擇上,買資源的占比明顯弱化,買技術和買市場的占比穩步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近年來的產業變遷曆程是相一致的。
除此之外,醫療行業並購交易在2015 年進入爆發期。數據顯示,2015 年中國企業在醫療領域的境外 並 購 突 破 50 起 ,數 量 增速 超200%;2016 年,醫療領域境外並購達66 起,並購金額超過60 億美元,規模增速超 150%。除行業內部整合外(橫向並購占比為 59.2%),醫療領域還吸引來自金融、化學、食品飲料等行業資金,美國、香港、澳大利亞是熱門目的地。
香港、美國、澳大利亞是過去十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地。“去哪裏買”是繼“買什麽”之後的又一關鍵要素,從近幾年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目的地的變化來看,美國、法國、日本的吸引力在增強,並購目的地的變遷反映的是並購熱點的轉移。
伴隨著美國醫療、計算機/電子領 域 並 購 的 爆 發 式 增 長 ,2015-2016 年,美國取代香港成為中國企業境外並購的第一目的地;在歐債危機後,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部分歐洲資產的價格已經接近曆史底部,而歐洲這些行業與中國的產業又存在互補特征,如法國餐飲住宿、計算機/電子,德國的機械、汽車/卡車等,近年來這方麵的並購案例數和並購金額都顯著增加;日本在尖端製造以及生物醫療等方麵的領先技術也使其成為近年來中國企業跨境並購的熱點,中企在日本的計算機/電子、醫療領域的並購數量和金額都顯著增加。
通過觀察中國企業境外並購的項目情況,我們能夠大致了解各個行業的優質資產分布地。采礦、農業、油氣等行業最看重當地的自然資源,典型的案例如中海油收購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中石化收購瑞士阿達克斯石油公司等;航天航空、化學、汽車/卡車等行業最看重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典型的案例如中航工業收購德國海利達、中國化工集團收購意大利倍耐力等;餐飲住宿、零售、消費品等行業最看重品牌及市場,典型的案例如青島海爾收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家電業務)、南京新街口百貨收購英國高地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