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地區,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目前互為主要貿易夥伴。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中阿貿易總額1711.4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阿出口額1008.4億美元,中國自阿進口額703億美元;中國企業在阿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403.7億美元,同比增長40.8%。
對中國企業家而言,懷揣著像高鐵這樣急待“走出去”的“大生意”,自然不會缺席這樣的“大場麵”。從中國鐵路總公司到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車和中國交建,鐵路建設領域的高層幾乎傾囊而出,全力推介。
以中國中鐵為例,該公司目前已在沙特、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經營機構,並成功實施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不久剛剛與埃及政府簽署了埃及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項目,“這是中埃產能合作,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成功落地的第一單,也是中埃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務實合作的重大成果。”中國中鐵董事長李長進表示。
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忠民看來,無論高溫、高濕還是高寒環境,中國都有著成功建設並運營高鐵的技術與經驗。“中國建設運營著多條沙漠鐵路,這一技術對地處多沙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尤為重要。”埃及國家鐵路局軌道工程部主管賈馬爾·薩拉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阿拉伯國家能源豐富,但普遍鐵路設施陳舊,技術改造和升級空間廣闊。
約旦交通部秘書長安爾瑪·赫薩瓦表示,約旦已經出台了國家層麵的鐵路規劃,將把埃及、約旦和伊拉克等周邊國家用鐵路連接起來。“中國在鐵路方麵有著強大的實力,約旦非常期待和中國鐵路企業之間的合作。”
摩洛哥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穆罕默德·卡迪顯然對“中國標準”頗為看好,他表示,“中國有著豐富的高鐵建設經驗,摩中兩國政府去年簽署了高鐵合作備忘錄,我們期待在高鐵領域與中國進行設計、技術、施工管理、成本控製等廣泛深入的合作。”
此外,“中國高鐵”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也是吸引阿拉伯世界的重要考量。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高鐵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的高鐵建築施工企業建設成本大約為其他國家的三分之二,而票價僅為其他國家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高鐵已成中阿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實踐
事實上,高鐵已成為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實踐。
土耳其伊安高鐵、沙特麥加輕軌項目、麥加至麥地那的麥麥高鐵等一批阿拉伯國家軌道交通項目都和中國有著緊密合作;中國鐵建海外業務覆蓋了15個阿拉伯國家,目前在建合作項目100多個,合同金額超過120億美元;中國中車最近開通了阿拉伯語網站,其軌道交通裝備已覆蓋多數阿拉伯國家;中國電建則在阿拉伯地區有258億美元的項目合同;多家中字頭企業普遍在阿拉伯地區建立了代表處、分公司等業務機構。
隨著一批采用中國鐵路標準的項目在境外批量落地,高鐵已成為中國裝備“走出去”的亮麗名片。以去年10月通車的亞吉鐵路(亞的斯亞貝巴市至吉布提市)為例,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第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首次采用了集設計、投融資、裝備材料、施工、監理、運營管理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中國化”標準,這為未來中國企業在境外承建鐵路項目帶來示範效應。
中國鐵路標準在東非的展示,給未來中國高鐵在阿拉伯國家“走出去”帶來更多的思路。在阿拉伯和中東地區“闖蕩”多年後,早已不是海外市場“新生兒”的中資基建企業,顯然誌在瞄準產業鏈“上遊”和項目話語權。
中國鐵建副總裁汪文忠建議,要發揮中國規劃谘詢優勢,協助阿拉伯國家製定鐵路發展規劃;要加快連接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的建設,在鐵路網、公路網等領域實現雙方的互聯互通。
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觀福表示,中阿雙方應該從政、產、學、研、用各個維度加強合作,包括學曆教育和培訓交流;圍繞跨國、跨區域的重點合作項目進行技術論證、可行性研究、環境和社會評價,儲備良好項目;創新鐵路建設的投融資模式,采取成立基金等形式促進融資落地,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鐵路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