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在中國商用飛機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C919總裝生產(chan) 線,一架大飛機即將成形。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大飛機項目聚合了以中航工業(ye)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為(wei) 代表的全球1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0家一級供應商,促成國外係統供應商與(yu) 中航工業(ye) 、中電科等國內(nei) 企業(ye) 組建了16家合資企業(ye) ,堪稱全球合作的典範。
40年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wei) 世界製造業(ye) 生產(chan) 和出口大國、製造業(ye) 領域利用外資大國和境外投資大國,同時逐步融入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1萬(wan) 億(yi) 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製造業(ye) 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達335億(yi) 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1201億(yi) 美元,中外互惠合作的範圍、層次和方式不斷拓展,中國製造業(ye) 全麵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並不斷深化。
開放領域不斷擴大
22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灘。改革開放後,從(cong)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船舶工業(ye) 在各行業(ye) 中率先走出國門。當時,一批中日船廠建立了一對一的友好合作關(guan) 係,研修生和技術顧問互訪頻繁,深化與(yu) 造船先進國家的管理和技術交流。同時,國內(nei) 造船廠效率低下、配套能力低、產(chan) 品單一、盈利能力差,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zheng) 力等問題逐漸顯現。
1995年,在當時的國防科工委和省、市地方政府等方麵的大力支持下,原中遠集團和日本川崎重工於(yu) 1995年12月簽署南通造船項目合資合同,中日雙方以股份參半的方式,正式開啟了中日合作造船的旅程。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是改革開放中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的產(chan) 物,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能夠看到這個(ge) 時代的縮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弓說,23年來,中外合資雙方本著“誠信為(wei) 上、合作共贏”的理念起步,發展到今天對合資成果的“共榮共享”,在中國南通成就了本土成長的世界品牌——“NACKS”。
製造業(ye) 是中國開放最早的領域。改革開放40年來,從(cong) 船舶、汽車到飛機、電子,中國製造的開放領域不斷擴大。製造業(ye) 也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2017年,中國製造業(ye) 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4986家,同比增長24.3%。今年6月28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18年版)》發布,將於(yu) 7月28日起施行。新版負麵清單由原來的63條減至48條,在銀行、汽車、鐵路幹線網、電網、加油站等22個(ge) 領域推出一係列重大開放措施。同時,新版負麵清單對部分領域開放作出整體(ti) 安排,列出了汽車、金融領域對外開放路線圖時間表,增強開放的可預期性。
開放層次不斷提高
作為(wei) 中外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ye) ,北汽集團與(yu) 美國克萊斯勒合資的北京吉普於(yu) 1983年6月1日破冰新生。此後,德國、美國、日本、法國、韓國等國家車企先後完成在中國的合資和建廠,中國也由此被譽為(wei) “全球競爭(zheng) 最激烈和最開放的汽車市場”。
如果說最初的合資,跨國車企主要還隻是用技術換市場,處於(yu) 較低層次的開放,那麽(me) 2008年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吉利與(yu) 沃爾沃共同打造新領克,則意味著我國製造業(ye) 對外開放躍上了一個(ge) 台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製造的開放層次不斷提高。外商投資的重點從(cong) 最初的加工製造逐步拓展到如今的計算機、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等高新技術領域,在中國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近2000家。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665.9億(yi) 元,同比增長11.3%。
中美、中德在智能製造、工業(ye) 互聯網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工業(ye) 互聯網技術、標準等領域與(yu) 中國企業(ye) 開展務實合作。中德在智能製造領域圍繞產(chan) 業(ye) 、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示範園區等重點合作方向,開展了智能製造及生產(chan) 過程網絡化合作試點示範,促進中德雙方互學互鑒。
中國企業(ye) 境外投資的規模和層次也在快速提升。2012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2016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達169.8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11.5%。在進入“全球產(chan) 業(ye) 20強”的中國工程機械製造商中,徐工、中聯重科、三一、柳工等企業(ye) 幾乎都在歐洲建立了研發機構。
平等互惠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40年來,從(cong) 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中西部地區,中國製造業(ye) 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
1980年,中國在深圳設立第一個(ge) 經濟特區,各國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陸續通過這個(ge) 窗口打開了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巨大市場。如今,大眾(zhong) 、西門子、蘋果、英特爾、三星等世界500強企業(ye) 的身影已經遍布中國東(dong) 中西部地區。
開放的中國製造業(ye) 受益於(yu) 國外資本、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也持續為(wei) 外資企業(ye) 提供了良好回報。2017年,中國乘用車共銷售2472萬(wan) 輛,其中德係、日係、美係、韓係和法係乘用車銷量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6%、17.0%、12.3%、4.6%和1.8%。
同時,中國製造企業(ye) 海外投資也給當地帶去資金、技術和產(chan) 品,解決(jue) 了當地的就業(ye) 、發展和稅收,不斷上演雙贏和多贏的故事。截至2017年底,僅(jin) 中國企業(ye) 在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就達到307億(yi) 美元,上繳東(dong) 道國稅費24.2億(yi) 美元,為(wei) 當地創造就業(ye) 崗位25.8萬(wan) 個(ge) 。
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金碚表示,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都應該是進行國際化循環的開放係統。在現代經濟中,除了極為(wei) 特殊的產(chan) 品之外,封閉的產(chan) 業(ye) 係統是難以生存的。可以說,在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中,越是開放,就越是充滿活力,越是強健和具有市場適應性;而封閉則意味著落後和被淘汰。
同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互利共贏、開放合作都是中國製造業(ye) 發展過程中堅持的根本原則。中國製造業(ye) 對外開放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穩定性,優(you) 化政府服務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苗圩說。
The 133rd Canton Fair was Fully Resum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汽車行業(ye) :巴西10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