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上半年企業(ye) 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實體(ti) 經濟平穩向好
強筋健骨,鞏固好勢頭
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7%,企業(ye) 利潤同比增長17.2%……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ye) 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產(chan) 能利用率與(yu) 盈利能力處於(yu) 曆史較高水平,為(wei) 實體(ti) 經濟平穩向好增添了頗有分量的砝碼。
人們(men) 注意到,工業(ye) 形勢總體(ti) 向好,行業(ye) 間分化也在加劇。要鞏固住好勢頭,讓實體(ti) 經濟行穩致遠,還需認準方向、持續努力。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不少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正是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
利潤高增長是因價(jia) 格拉動嗎?
價(jia) 格上漲確實形成了明顯支撐,但同時新動能也在明顯增強
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回升至6.6%,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6.7%,工業(ye) 經濟逐步回暖。
產(chan) 能利用率穩步提升。去年我國工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回升至77%,達到5年內(nei) 最佳水平;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回升0.3個(ge) 百分點。
用電量貨運量雙雙增長。上半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長9.4%,其中第二產(chan) 業(ye) 增速達7.6%;全社會(hui) 貨運量同比增長6.9%。
企業(ye) 利潤水平持續走高。2016年、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利潤率同比分別增長8.5%、21%。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較高基數上又增長了17.2%。
是什麽(me) 支撐了企業(ye) 效益的總體(ti) 改善?專(zhuan) 家分析,一個(ge) 不容回避的原因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價(jia) 格的回升。
今年前5個(ge) 月,石油、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鋼鐵、有色、電力等六大行業(ye) 的主營業(ye) 務收入增速均高於(yu) 工業(ye) 平均水平。“資源性行業(ye) 出現恢複性增長,主要是受到價(jia) 格回升的影響。”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給出判斷。
“6月份,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購進價(jia) 格同比分別上漲4.7%、5.1%,漲幅比5月份各擴大0.6和0.8個(ge) 百分點。因此,盡管6月份的工業(ye) 生產(chan) 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落,但價(jia) 格上漲對利潤增長形成了明顯支撐。”國家統計局工業(ye) 司何平博士表示。據測算,6月份價(jia) 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比5月份多了0.3個(ge) 百分點。
“資源性行業(ye) 價(jia) 格回升,說明去產(chan) 能等供給側(ce) 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這些行業(ye) 尚未真正進入創新驅動、良性循環的軌道。”潘建成認為(wei) ,受外部環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jia) 格波動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價(jia) 格回升支撐的增長並不穩固。再者,這些行業(ye) 增長的加快存在對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chan) 投資的依賴,“對其增長不可盲目樂(le) 觀。”
為(wei) 此,我們(men) 既需保持清醒,但也無需過於(yu) 疑憂。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日趨活躍、新動能明顯增強,同樣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了強大動力。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6%和9.2%,快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4.9和2.5個(ge) 百分點;代表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表現突出,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機器人、集成電路等行業(ye) 的產(chan) 量均實現了兩(liang) 位數增長。
改革持續深化,也讓市場增強了活力。上半年,我國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ti) 1.81萬(wan) 戶,創業(ye) 創新蓬勃發展;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每百元主營業(ye) 務收入中的成本為(wei) 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企業(ye) 負擔正逐步減輕。
如何看待企業(ye) “冷暖不均”?
轉型升級正在提速,企業(ye) 要主動引入新動能,上下遊間形成聯動
上半年,工業(ye) 領域表現最突出的行業(ye) 當屬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同比分別大增94.9%和111.5%。同為(wei) “鐵疙瘩”,機床行業(ye) 的境地卻與(yu) 汽車業(ye) 迥異。
“工業(ye) 內(nei) 部的分化確實在加劇。”潘建成分析,上半年景氣度較高的行業(ye) 或是與(yu) 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關(guan) 聯度較高的,如醫藥、電子信息設備、裝備、儀(yi) 器儀(yi) 表等行業(ye) ,或者就是與(yu) 消費升級緊密相關(guan) 的,如食品飲料、家具家電等行業(ye) 。相對來講,盡管鋼鐵、煤炭等資源類產(chan) 業(ye) 的景氣度比此前有所回升,但在眾(zhong) 多行業(ye) 中依然較低。此外,受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環保壓力加大等影響,紡織服裝、製鞋等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以及印染、造紙等行業(ye) 的景氣度也較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部第二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表示,伴隨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等浪潮,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正在提速,“誰能抓住機遇,誰就能迎頭趕上、脫穎而出,誰如果行動遲緩,就可能被邊緣化。”
“分化是實體(ti) 經濟運行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如果分化加劇,乃至‘冰火兩(liang) 重天’,則需引起足夠重視。”潘建成認為(wei) ,對景氣度不高的行業(ye) 來說,通過技術改造、設備升級、管理創新來引入新動能,提高生產(chan) 效率,是將來唯一的出路。
行業(ye) “冷暖不均”的同時,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間也存在“蹺蹺板”現象。上半年,同處有色金屬行業(ye) ,上遊采選業(ye) 的利潤同比增加了20.7%,但下遊的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同比下降了11.5%。
一些下遊企業(ye) “吐槽”,這兩(liang) 年,不少原材料價(jia) 格翻番,給下遊企業(ye) 帶來了很大壓力,利潤全到上遊企業(ye) 那頭去了。青島一家集裝箱製造企業(ye) 負責人說,希望原材料價(jia) 格回歸合理區間,“別把下遊行業(ye) 擠垮了。”
“蹺蹺板”如何“擺平”?“不少企業(ye) 往往隻看到短期、局部的利益,上下遊企業(ye) 之間並非聯動聯合、互利共贏的關(guan) 係,而是相對割裂、相互索取,這不利於(yu) 實體(ti) 經濟健康發展。”魏際剛認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在於(yu) 打造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市場體(ti) 係,使供應鏈更科學更高效,而這也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一環,“今後,有關(guan) 各方都應盡量站在全產(chan) 業(ye) 鏈的高度,打造良性產(chan) 業(ye) 生態,上下遊聯手應對市場波動。”
在這方麵,煤電行業(ye) 間的合作值得借鑒。上半年,在“中長期合同製度”和“基礎價(jia) +浮動價(jia) ”定價(jia) 機製的共同作用下,動力煤的中長期合同價(jia) 格始終穩定在合理區間。
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往哪兒(er) 發力?
加快新舊動能轉化,把握好“破”與(yu) “立”的辯證法,找準“穩”與(yu) “進”的平衡點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銷量占汽車行業(ye) 比重還不到3%。即便成倍增長,推動力也有限。”潘建成表示,這說明我們(men) 仍迫切需要加快新動能增長的步伐。
下半年,應如何“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
堅決(jue) 擺脫發展慣性、告別路徑依賴。
“當前,大力淘汰落後產(chan) 能、嚴(yan) 格環境與(yu) 質量標準、加大執法力度等措施,已經成為(wei) 消減舊動能的有效手段。”中國社科院工業(ye) 所工業(ye) 運行室副主任江飛濤認為(wei) ,破除舊動能可以為(wei) 培育新動能創造市場空間,也可為(wei) 新動能讓出生產(chan) 要素和資源。
“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企業(ye) 效益好轉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和企業(ye) 去產(chan) 能的態度與(yu) 決(jue) 心出現鬆動,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顯政呼籲,堅決(jue) 淘汰落後產(chan) 能是煤炭工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堅定加快轉型腳步、謀求創新紅利。
“如果一直在跟跑,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追上人家都很難。要想實現超越,隻有依靠突破性的技術獲得創新紅利。”廣州一道注塑公司董事長徐誌江感慨,如今企業(ye) 能在瓶坯注塑的細分領域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正是依靠一係列人無我有的前沿技術。
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ye) 中,我國企業(ye) 的平均營業(ye) 收入比一些國外企業(ye) 高11%,平均利潤卻低了30%。這反映出我國企業(ye) 仍需加快從(cong) 價(jia) 值鏈的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作為(wei) “當頭炮”,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必須緊緊抓住創新驅動這個(ge) “牛鼻子”,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移轉化,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必須把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作為(wei) 突破口,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必須著力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的“新引擎”作用,深化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
推動實體(ti) 經濟行穩致遠,既要把握好“破”與(yu) “立”的辯證法,又要找準“穩”與(yu) “進”的平衡點。
“今後,必須平衡好經濟發展與(yu) 三大攻堅戰之間的關(guan) 係。”潘建成舉(ju) 例說,下一步既要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又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節奏、力度、精準度,避免過於(yu) 簡單地搞“一刀切”,給一些產(chan) 業(ye) 帶來“誤傷(shang) ”。
“中央提出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ti) 經濟更好結合起來,也很有現實針對性。”潘建成認為(wei) ,下一步既要去杠杆、化解金融風險,又不能因此畏首畏尾,加劇企業(ye) 融資難題,“不然,實體(ti) 經濟搞不好,風險會(hui) 加大,造成惡性循環。”
“上半年的穩定增長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在增強,為(wei) 未來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men) 有底氣也有條件去應對困難和挑戰。”潘建成說。
The 133rd Canton Fair was Fully Resum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汽車行業(ye) :巴西10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