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7月報日前亮相。在8月15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叢亮,用三個關鍵詞概括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情況,即“形穩”“質優”“勢好”。“形穩”,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大盤”是穩的。“質優”,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動能快速成長等。“勢好”,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
叢亮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的骨氣和底氣不斷增強,信心和信念更加堅定。“中國經濟不是一次外部衝擊就能夠打垮的。下半年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有足夠能力應對目前影響
今年以來,美國以“301”調查為名,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第一輪340億美元已於7月6日實施,另外160億美元可能將於8月23日實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叢亮分析,美國加征關稅的500億美元出口額占中國總出口的比重是2.2%,比重很小,但這種行為違反了世貿組織的規定,也破壞了全球的經濟秩序,擾亂了全球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循環,給全球的經濟複蘇也蒙上了陰影。
叢亮分析,從1-7月份的數據來看,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很有限的。“我們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強勁的改革開放動力,我們沒有像某些國家一樣,我們還在不斷地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我們還是有條件和足夠的能力來應對目前的貿易糾紛升級和貿易摩擦的影響,確保年初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加征關稅對我影響總體可控
盡管目前影響有限,如果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的關稅,如果中國600億美元的反製措施實施的話,會有怎樣的影響?
“如果美國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可能對我們的工業生產、就業、外貿、物價產生一些直接的影響,也可能會對市場預期和供應鏈調整帶來一些間接的影響。我們測算了一下,整個影響總體是可控的。2000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比重不足10%。由於這個出口當中很多又有進口的因素,實際影響會更小一些。”叢亮說,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韌性,有巨大的回旋餘地,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國內市場的開拓,通過擴大國內消費,通過穩定國內投資,消化外貿出口受到的影響。
為了反製美國的第二輪加征關稅,中國8月3日宣布對自美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按照四檔稅率加征關稅。叢亮說,之所以確定四檔稅率,就是考慮到了對國內企業的影響、對國內老百姓生活的影響。
中國發展骨氣底氣不斷增強
2018年下半場的中國經濟將如何表現?叢亮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曾多次麵臨嚴峻的考驗,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的衝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不僅沒有被擊倒,而且在困難當中成長、壯大。”叢亮說,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從1997年的1萬多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約12萬億美元,而且很多產業實現升級。“我們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當中成長壯大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中國發展的骨氣和底氣不斷增強,信心和信念更加堅定。中國經濟不是一次外部衝擊就能夠打垮的。”
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下半年,叢亮認為還有六項工作要抓緊。要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把補短板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結合起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的問題,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