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進入华体汇体育登陆[請登錄][免費注冊(ce) ] 我的辦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2021年,世界經濟不均衡複蘇,國際航運市場呈現積極向上態勢,全球新造船市場超預期回升。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實現全麵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船舶綠色化轉型發展加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實現了“十四五”的開門紅。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在勞動力資源不足、綜合成本上升過快等壓力下,船舶工業(ye) 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仍麵臨(lin) 較大挑戰。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
(一)三大造船指標實現全麵增長
2021年,全國造船完工3970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3.0%。承接新船訂單6707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9584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34.8%。
全國完工出口船3593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4.9%;承接出口船訂單5936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142.8%;12月底,手持出口船訂單8453萬(wan) 載重噸,同比增長29.6%。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90.5%、88.5%和88.2%。
(二)收入和利潤實現同步增長
2021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ye) 企業(ye) 1093家,實現主營業(ye) 務收入4252.2億(yi) 元,同比增長9.6%。其中,船舶製造企業(ye) 2622.3億(yi) 元,同比增長8.4%;船舶配套企業(ye) 737.5億(yi) 元,同比增長5.2%;船舶修理企業(ye) 257.4億(yi) 元,同比下降9.6%;船舶改裝企業(ye) 32.7億(yi) 元,同比下降6.6%;海工裝備製造企業(ye) 543.8億(yi) 元,同比增長41.9%;航標器材及其他浮動裝置的製造企業(ye) 4.4億(yi) 元,同比下降6.4%。
2021年1-11月,規模以上船舶工業(ye) 企業(ye) 實現利潤總額73.5億(yi) 元,同比增長56.4%。其中,船舶製造企業(ye) 16.6億(yi) 元,同比下降5.3%;船舶配套企業(ye) 23.8億(yi) 元,同比增長37.6%;船舶修理企業(ye) 12.7億(yi) 元,同比下降17.3%;船舶改裝企業(ye) 4.1億(yi) 元,同比下降7.9%;海工裝備製造企業(ye) 14.5億(yi) 元,同比實現扭虧(kui) 為(wei) 盈;航標器材及其他浮動裝置的製造企業(ye) 0.1億(yi) 元,同比增長3.8%。
(三)船舶出口金額實現增長
2021年1-11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224.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8.6%。出口船舶產(chan) 品中,散貨船、油船和集裝箱船仍占主導地位,出口額合計128.3億(yi) 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7.1%。船舶產(chan) 品出口到187個(ge) 國家和地區,以亞(ya) 洲地區為(wei) 主。我國向亞(ya) 洲、歐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的金額分別為(wei) 116億(yi) 美元、46億(yi) 美元和13億(yi) 美元。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企業(ye) 國際競爭(zheng) 能力增強
2021年,我國三大造船指標保持全球領先,新接訂單量增幅高於(yu) 全球20個(ge) 百分點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2%、53.8%和47.6%,與(yu) 2020年相比分別增長4.1、5.0和2.9個(ge) 百分點。骨幹企業(ye) 國際競爭(zheng) 能力增強,各有6家企業(ye) 分別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前10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三大造船指標首次位居全球各造船企業(ye) 集團之首。
(二)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細分船型占比持續提升
2021年,我國船企抓住市場回升機遇,鞏固散貨船優(you) 勢地位,共承接散貨船3219萬(wan) 載重噸,占全球總量的76.4%。集裝箱船訂單實現超越,共承接集裝箱船2738萬(wan) 載重噸,占全球總量的60.9%,其中,15000標準箱(TEU)及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69艘,占全球份額49.6%。在高端船型細分市場上持續發力,承接化學品船、汽車運輸船、海工輔助船和多用途船訂單按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72.7%、76.6%、64.7%和63.3%。全球18種主要船型分類中,我國有10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世界第一。
(三)船舶綠色化轉型加速,持續推進綠色船廠建設
2021年,為(wei) 順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我國船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出多型符合最新國際海事規則要求的綠色船型,全年新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達到24.4%。2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5000立方米雙燃料全壓式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99000立方超大型乙烷運輸船順利交付船東(dong) 。21萬(wan) 噸LNG動力散貨船、70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甲醇動力雙燃料MR型油船等訂單批量承接。船舶企業(ye) 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號召,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綠色船廠建設。主要造船地區骨幹船企陸續采用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大功率儲(chu) 能電站和節能設施等裝置,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綜合能耗年均降低5-10個(ge) 百分點。
(四)LNG裝備取得新突破,新船型研發再上新台階
2021年,我國海上LNG產(chan) 業(ye) 鏈族譜再添重器,國內(nei) 首艘17.4萬(wan) 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氣儲(chu) 存再氣化裝置(LNG-FSRU)和全球最大2萬(wan) 方LNG運輸加注船順利交付,全球最新一代“長恒係列”17.4萬(wan) LNG運輸船獲得四家國際船級社認證。新船型研發再上新台階,氨燃料動力超大型油船、9.3萬(wan) 立方米超大型綠氨運輸船、國內(nei) 首套船用氨燃料供氣係統等研發工作有序推進。國產(chan) 大型郵輪工程研製取得積極進展,首艘大型郵輪順利實現塢內(nei) 起浮的裏程碑節點。新一代高端長江郵輪“長江叁號”正式交付使用。
(五)船配產(chan) 品取得新進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提升
2021年,我國船舶配套產(chan) 品研製取得新進展,部分項目實現批量裝船。全球最小缸徑的船用低速雙燃料機(奧托循環)發動機,B型液貨艙貨物圍護係統、超大型水下液壓起錨機、R6級海洋係泊鏈等項目和產(chan) 品實現產(chan) 業(ye) 化應用;全球首台集成機載選擇性催化還原係統(SCR)、可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第三階段(Tier Ⅲ)排放要求的船用低速柴油機CX52成功發布並實現裝船應用。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國外配套產(chan) 品無法按時到廠,國內(nei) 總裝企業(ye) 與(yu) 配套企業(ye) 積極配合,積極做好產(chan) 品替代和安裝調試工作,保障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六)狠抓生產(chan) 運行管理,提質增效取得新突破
2021年,麵對緊張繁忙的生產(chan) 任務,船企努力克服國內(nei) 外疫情、高溫、台風、限電限產(chan) 等諸多不利因素,狠抓造船大節點計劃執行,壓縮建造關(guan) 鍵周期,提升造船效率。國內(nei) 骨幹船廠典型船舶建造周期大幅提升,超大型原油船(VLCC)和2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建造周期分別縮短20.7%和21.8%。重點工程項目交付率和節點按時實現率達到100%, 50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ye) 超過1/3提前完成全年交付任務。
三、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和困難
(一)勞動力資源不足與(yu) 船企發展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2021年,新船訂單大幅度增長,生產(chan) 任務飽滿,加大了骨幹船廠對熟練勞務工的需求,加劇了用工緊張問題,特別是電焊等關(guan) 鍵工種的熟練工的流動性大幅上升,增加了安全生產(chan) 的不穩定性。此外,隨著各國船廠都在加速推進船舶產(chan) 品綠色轉型發展,我國船舶企業(ye) 設計部門和研究院所在高技術領軍(jun) 人才、研發設計人員以及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數量方麵儲(chu) 備明顯不足,引領市場的新產(chan) 品難以及時推出,勞動力資源不足與(yu) 船企發展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綜合成本上漲過快壓縮船企盈利空間
2021年,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劇烈波動,推動原材料價(jia) 格持續上漲,主要規格造船板、電纜、油漆等船用物資分別比年初上漲14%、20%和50%。船用主機、曲軸、螺旋槳等關(guan) 鍵船用配套設備普遍上漲25%左右。全年人民幣兌(dui) 美元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波動小幅升值2.3%,兩(liang) 年累計升值超過8%。在原材料價(jia) 格全麵上漲與(yu) 人民幣的升值雙重擠壓下,造船企業(ye) 盈利空間大幅縮小,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僅(jin) 16.6億(yi) 元,同比下降5.3%,主營收入利潤率僅(jin) 為(wei) 0.6%,與(yu) 上遊的鋼鐵行業(ye) 和下遊的航運行業(ye) 形成巨大反差。
(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麵臨(lin) 較大挑戰
2021年,受國內(nei) 外疫情持續作用,進口船用主機、關(guan) 鍵配套設備物流成本和運輸周期大幅增加,運輸時間平均要比疫情前延長20-30天。去年,國內(nei) 出現區域性疫情、以及部分地區停電限電措施對部分配套設備企業(ye) 影響較大,船用舾裝件、大型鑄鍛件、活塞等關(guan) 重件供應緊張,平均延期交付約15天,給船廠按時交付帶來較大壓力。此外,商務交流溝通、設備安裝調試、船舶試航交付等活動因外籍人員入境困難而難以正常開展,給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帶來很大挑戰。
四、預測
展望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影響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但航運和造船行業(ye) 信心已經得到明顯提振,加上國際海事環保新法規即將生效和去碳化需求帶來的市場機會(hui) ,預計2022年全球新船訂造需求不會(hui) 大幅萎縮,成交量將在9000萬(wan) 載重噸左右。2022年,預計我國造船完工量將超過4000萬(wan) ,新接訂單量將有一定幅度下降。
五、建議
(一)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成為(wei) 當前重點工作
2021年,隨著新船訂單的大幅增長,企業(ye) 生產(chan) 任務飽滿,我船舶企業(ye) 生產(chan) 保障係數(手持訂單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約為(wei) 2.55年,2022-2023年將是集中交船的高峰年份。建議船舶企業(ye) 嚴(yan) 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及早做好鋼材和配套產(chan) 品的采購規劃,避免原材料、設備等延期影響船舶交付。跟蹤研判人民幣匯率和鋼材價(jia) 格走勢變化,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采取鎖匯、簽訂長期供貨合同等方式對衝(chong) 風險。高度關(guan) 注工作量快速增長與(yu) 勞動力資源的匹配,避免出現重大安全生產(chan) 問題。
(二)加大對船舶工業(ye) 職業(ye) 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
當前,全球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上升周期,我國正處於(yu) 從(cong) 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關(guan) 鍵節點,對高技術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但我國勞動用工狀況已無法滿足船企快速發展的需求。建議相關(guan) 政府部門貫徹落實《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十四五”職業(ye) 技能培訓規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船舶工業(ye) 職業(ye) 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校企深入開展合作,完善技能人才的評價(jia) 體(ti) 係、修訂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本科教學大綱、健全技能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wei) 我國建設造船強國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三)加強宏觀政策研究,加大市場走勢研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有關(guan) 部門、各地方政府相關(guan) 專(zhuan) 項規劃紛紛出台落地,明確指出了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和重點。建議行業(ye) 協會(hui) 、研究機構等持續跟蹤和整理產(chan) 業(ye) 支持政策,加大政策解讀。加強對市場需求走勢的研判,密切關(guan) 注貿易、航運、鋼鐵等上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加大對匯率、利率、稅費等對船舶行業(ye) 影響的研究,為(wei)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行業(ye) 健康發展和政策決(jue) 策提供支撐。
The 133rd Canton Fair was Fully Resum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Exports of China’s Mechanical and Ele...
汽車行業(ye) :巴西10月產(chan) 量同比增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