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韓國拓展對華貿易:關稅戰下求突圍
韓國央行本周末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萎縮0.1%,不及市場預期的持平,而前一季度為增長1.2%。環比來看,韓國經濟第一季度萎縮0.2%,不及市場預期的增長0.1%,前一季度則增長0.1%。4月前三周,韓國對外出口額同比下滑5.2%,其中對美國出口直接滑坡並陷入供應鏈困境。
韓國主流智庫認為,未來半年在美國關稅戰陰雲下,韓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將麵臨更為嚴峻的前景。韓國政府在外貿重心培育上再度瞄準中國,對華新一輪自由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增長預期下調
考慮到美國關稅戰帶來的不利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已將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從2.0%大幅下調至1.0%,摩根大通、花旗等機構也下調了韓國的增長預測。韓國央行則表示,將在5月考慮是否再次下調2025年GDP增長預測,此前2月已經將預測從1.9%下調至1.5%。韓國政府本月製定了規模超出預期的額外預算,約12萬億韓元,用於支持經濟和應對企業出口美國的困境。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在外貿重心培育上再度瞄準中國,但由於韓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所以在拓展對華貿易之時也要顧忌美國。特別是韓國外長趙兌烈23日聲稱,沒有任何國家願在美中之間二選一,也沒有國家希望看到美中戰略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韓國對華接觸在多個層麵也符合美國利益。
這一表態在韓國引發批評,認為對美國的過度依賴使韓國在對美政策上自主性受限,令人擔憂韓國的國家主權和戰略自主。
談判聚焦三大領域
而受到韓國智庫、主流媒體、主要企業及行業商會讚賞的是,韓國對華新一輪自由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被譽為關稅戰陰影下的陽光突破。
筆者和所在智庫參與了相關課題研究,本輪談判聚焦三大關鍵領域:金融開放、數字貿易規則、負麵清單縮減。如果在第二季度確定合作細節,下半年就能為兩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同時能積極促進中日韓合作進程。
具體而言,中國在服務業對韓資開放屬於首次觸及深水區,如金融領域擬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允許韓資銀行在華設立全資子公司;醫療領域試點韓國整形醫院與中國合資辦醫,預計2026年首批機構落地。跨境電商則將迎來通關效率革命——韓國美妝、家電等商品可通過“72小時極速通關”進入中國市場,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這對首爾、釜山等韓國外向型、港口型市場城市來說意義非凡。
數字貿易規則破冰,被韓國經濟學家和主流智庫認為是本輪談判最大亮點。特別是雙方擬建立跨境數據流動特別管理機製,在金融、電商等相關領域試點"數據分類分級+安全評估"模式,既保障數據主權又能促進要素流動。該機製將為中韓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奠定基礎,預計2025年雙邊數字貿易額將突破800億美元。
同樣鼓舞雙方企業家們士氣的,還有對華投資負麵清單大幅瘦身。即限製領域從48個縮減至30個以內,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關鍵產業外資準入門檻顯著降低。以半導體為例,韓國企業對華投資審批周期將從90天縮短至30天,關鍵原材料關稅有望再降5個百分點;這自然也有利於中國全域吸引韓資。
達成關稅減讓共識
中國商務部已經明確,中韓就半導體材料、動力電池、化妝品等核心商品達成關稅減讓共識。同時,韓國同意對華放寬高新技術出口管製,中國則承諾擴大韓國影視作品引進配額。
今、明兩年11月,韓國和中國將分別成為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東道主,且承諾互相確保支持。
2024年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韓國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最近中國已全麵啟動十五五規劃的編製,並體現出更堅定和更有力度的開放姿態。韓國主流智庫均希望韓國企業能參與中國新一輪開放進程,最樂觀預期是雙邊貿易額到2030年突破4000億美元。(作者係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王泠一)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