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中韓貿易大逆轉,發生了什麽?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時間:2023-10-23 分享:



近日,據韓國官方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7月,在中韓貿易中,中國的順差規模達到144億美元。而在2018年,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還一度達到了556億美元。

中國從韓國最大的順差來源國,逆轉為貿易逆差國,期間僅用了不到5年。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與中國長期以來保持的貿易順差已經轉向。

中韓貿易大逆轉



日前,據海關總署數據,以美元計價,2022年1-12月貿易順差8776億美元,讓同為依靠製造業的韓國,覺得焦慮感倍增。

2022年,韓國對華出口額1558.1億美元,比前一年的1629.1億美元減少了4.4%。

自2022年10月起,韓國對華貿易出現罕見的連續逆差,且規模持續擴大。
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自2008年以來,韓國首次出現整體貿易逆差。

例如芯片領域,近年來中國從韓國半導體進口大幅下降。

2023年上半年,韓國半導體出口僅為439.3億美元,同比下滑36.8%,對中國的出口下滑36.5%。

其中,下降最嚴重的是存儲芯片,上半年出口同比下滑49.7%,第二是係統芯片,下滑17.5%。

而半導體約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0%,對韓國的出口和整體經濟影響重大。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從韓國進口的集成電路(包括半導體在內)總額大約是2100億人民幣左右,同比下降19.6%。

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



過往,韓國在液晶麵板、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具有相對競爭優勢,中國需要從韓國進口相關產品。

如今,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的迅速提升,中國企業在這些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均大幅領先韓國。

中國不但對韓國相關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而且也在全球市場與韓國進行競爭。

在液晶麵板領域,在液晶麵板和OLED等顯示屏產業規模上,中國企業已經占據全球36%的市場份額,躍居首位。

2021年,中國大陸麵板廠商市場份額41.5%,2022年進一步增至43%。2023年2月,更是飆升到70%,而日韓合在一起才9%。

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的優勢更為明顯。中國目前占據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6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韓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在持續下降。

2023年的前5個月,中國出口汽車193.3萬輛,同比增長80%,金額2667.8億元,同比增長124.1%。

而在智能手機領域,雖然韓國企業三星電子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仍然位居第一。但在中國市場,受到蘋果和中國手機企業的強有力的挑戰。

目前,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急劇下滑,從最高的20%跌至如今的不到2%。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在其餘領域的市場份額也在提升。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在對2022年63個關鍵產品和服務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調查分析顯示,在前沿材料、電動汽車和液晶麵板等18個行業,中國企業所占份額均上升。

在這18個行業當中,中國企業所占的份額超過三成的行業就有13個。

隨著中國企業競爭力提升,中國對韓國產品的需求下降,進口減少。同時,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不斷擠壓韓國企業的生存空間。

中韓貿易大反轉的原因



中國對韓國的產品需求在持續下降,而韓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這是中韓貿易中韓國出現罕見貿易逆差的最直接原因。

而且,這種趨勢未來將可能會持續甚至進一步擴大。

中國逆轉中韓貿易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其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為吸引外國產品創造了巨大的需求。

這一龐大規模的消費人群為國內市場提供了巨大的消費潛力和需求。

與此同時,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也為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中國在逆轉中韓貿易中的第二個關鍵是加強與其他貿易夥伴的合作。中國積極參與多邊貿易合作,例如與東盟、歐盟、美國等地區和國家簽署了一係列自由貿易協定和合作協議。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促使韓國企業更多地與中國企業合作,雙方在技術研發、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麵實現了更加緊密的聯係,進而改善了中韓貿易的格局。

另外,中國逆轉中韓貿易的成功還得益於其堅定的貿易政策。中國通過實施一係列貿易政策,旨在保護本國產業。

這些措施為中國本土產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為其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優勢。中國堅定的貿易政策迫使依賴中國市場的韓國企業重新評估其戰略定位。

總的來說,中國成功逆轉中韓貿易的關鍵在於構建強大的國內市場、加強貿易合作與多元化,並采取堅定的貿易政策。

通過這些主觀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國取得了在貿易關係中更有利的地位,使韓國重新認識到中國底線的重要性。

中國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即要樹立自己的底線,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維護國家利益。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