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印度:經濟強國的“雄心”仍須考驗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24-04-29 分享:

印度經濟近年來表現較強,規模持續較快增長,在全球經濟體(ti) 中的排名有所上升,吸引了各方資源的流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去年11月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印度將在2024年實現6.8%的實際GDP增長,消費者物價(jia) 指數將增長4.6%。4月18日,IMF在亞(ya) 太地區經濟展望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印度的公共投資對經濟作出了較大貢獻。人口年齡結構較為(wei) 年輕且總量保持增長為(wei) 印度經濟的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在此次發布會(hui) 上,IMF對印度在2024/25財年會(hui) 繼續保持6.8%強勁增長的預期與(yu) 去年11月一致,私人消費和公共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

近年來,印度加強了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本支出,機場、公路和鐵路的投資明顯增加,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投資印度”中稱,印度政府將在2024財年把GDP的3.3%用於(yu) 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尤其在運輸和物流領域,高速公路項目最多,鐵路和城市公共交通次之。但是,印度市場的民間投資還比較弱,雖然近期有所增加,但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發展動能。同時,消費已經開始回升,通脹開始下降。印度提出的中期通脹目標是4%,而目前的通脹率約為(wei) 4.7%,已經較為(wei) 接近目標水平了。

IMF對印度經濟的下行風險也提出了警告。短期來看,作為(wei) 石油進口國,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對印度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如果油價(jia) 上漲,不僅(jin) 會(hui) 對印度能源領域產(chan) 生直接衝(chong) 擊,還會(hui) 通過食品價(jia) 格改變經濟發展前景。天氣衝(chong) 擊、地緣經濟碎片化,以及貿易摩擦都可能影響印度經濟前景。要保障經濟的穩定長期增長,印度需要在人力資源,尤其是年輕人的技能培訓上下大力氣,才能夠使得新增的勞動力與(yu) 經濟發展的動能相匹配。

與(yu) IMF的預測不同,印度統計數據更新相對較慢。目前可以看到印度發布的GDP增速隻有2023年四季度的數據。印度總理莫迪在2月29日表示,2023年10-12月印度的GDP增速為(wei) 8.4%,比前3個(ge) 季度最高的7.6%還要快。回顧2016年四季度至今的季度GDP數據,8.4%的水平相當高。在2018年四季度到2021年四季度,印度經濟按季度持續下降,但此後印度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從(cong) 2023年三季度出現近兩(liang) 年低點後,印度經濟增長加快且保持穩定。

作為(wei) 競選主要綱領之一,莫迪將經濟高增長作為(wei) 重要口號,也為(wei) 此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支出,並通過激勵措施促進手機、電子產(chan) 品、無人機和半導體(ti) 的製造。過去十年,製造業(ye) 對印度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wei) 17%。去年四季度,印度的製造業(ye) 產(chan) 值同比增長11.6%,製造業(ye) 投資增速連續第二個(ge) 季度超過10%。消費對印度GDP的貢獻率為(wei) 60%,2023年四季度的消費同比增長了3.5%,快於(yu) 前三季度的2.4%。農(nong) 業(ye) 產(chan) 出約占印度GDP的15%。相對較好的地理環境和處於(yu) 熱帶的氣候條件使得印度獲得了較好的農(nong) 業(ye) 基礎條件,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具備優(you) 勢。但農(nong) 業(ye) 受天氣影響較大,2023年四季度由於(yu) 不利的季風和降雨陷入困境。與(yu) 三季度同比增長1.6%相比,2023年四季度印度農(nong) 業(ye) 產(chan) 出同比收縮0.8%。由於(yu) 農(nong) 業(ye) 收入下降,農(nong) 村收入與(yu) 城市地區收入差距大幅擴大,近兩(liang) 年農(nong) 民實際收入下降3%,城市人均收入每年增長近10%。這種結構性的差異導致印度部分地區農(nong) 民遊行抗議,要求提高收購價(jia) 格。

過去二十年,印度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外資的貢獻。印度對外資十分渴望,采取了部分企業(ye) 的政府持股,涉及人壽保險、航空、鐵路餐飲和旅遊,以及石油天然氣等公司。1月17日,印度IT部長在參加達沃斯論壇時表示,莫迪尋求在未來幾年每年吸引1000億(yi) 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這種信心源自印度實體(ti) 和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底層人口水平提升、製造業(ye) 發展和營商便利化等4個(ge) 經濟引擎的有效運轉。2014年莫迪上任以來,蘋果、三星、起亞(ya) 、空客等外資企業(ye) 擴大了在印度的投資。印度目前提供了全球iphoness出貨量的12%-14%,已經成為(wei) 蘋果全球製造業(ye) 生態體(ti) 係中的重要參與(yu) 者。雖然莫迪政府在數字支付、製造業(ye) 和電子商務領域的保護主義(yi) 政策廣受外資批評,對在印度投資的中國製造和服務企業(ye) 也施加了不少限製性的政策,但這些舉(ju) 措為(wei) 印度本地企業(ye) 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減弱了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外溢影響。

雖然印度總體(ti) 貨物貿易依舊為(wei) 逆差,但今年以來逆差有所減少。印度工商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印度的貨物貿易出口額比去年1月增長3.1%,達到369.2億(yi) 美元。支持出口增長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產(chan) 品、工程產(chan) 品、鐵礦石、電子產(chan) 品和藥品等。1月,印度的農(nong) 產(chan) 品同比增長6.8%,其中增長較快的包括煙草(47.3%)、肉類、乳製品和家禽產(chan) 品(26.1%)、香料(20.5%)、穀物製品和雜項加工品(18.7%)。油粕、油籽、水果和蔬菜也保持了兩(liang) 位數的增長。印度服務貿易呈現明顯的順差,信息技術領域的優(you) 勢為(wei) 印度通過服務外包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持。印度企業(ye) 參與(yu) 跨國公司的服務提供,降低了這些跨國公司全球運營的成本。與(yu) 貨物貿易相比,印度服務出口規模稍小。根據印度工商部的數據,2024年1月,印度服務出口額328.0億(yi) 美元,服務進口額160.1億(yi) 美元。

不過,印度貿易政策的穩定性不高。在2022年9月禁止碎米出口後,2023年7月對非巴斯馬蒂大米實施了出口禁令。2022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水稻出口商,占當年全球大米貿易額將近40%,其中就包括600萬(wan) 噸非巴斯馬蒂大米和350萬(wan) 噸碎米。印度貿易政策的不穩定不僅(jin) 影響全球供應鏈,也可能對其他糧食出口國的政策產(chan) 生不良影響。(作者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