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日本GDP為何被德國反超?
北京2月15日電,全球經濟第三把交椅易主。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名義(y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約合42106億(yi) 美元,低於(yu) 德國的44561億(yi) 美元,從(cong) 世界第三降至第四,時隔50多年被德國反超。
這一幕多少有些戲劇性。有分析認為(wei) ,此次日德兩(liang) 國經濟地位變更的主要原因並非德國實力提升,而在於(yu) 匯率。
2023年德國經濟同比萎縮0.3%,遠遜於(yu) 發達經濟體(ti) 平均水平,甚至比不上全球經濟3%左右的預計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直言,德國已淪為(wei) 去年表現最差的世界主要經濟體(ti) 。
目前,日元對美元匯率已跌至150關(guan) 口附近。日本三菱UFJ研究調查機構分析稱,除日元貶值外,物價(jia) 上漲以及歐元對美元升值也推高了德國GDP。如果歐元匯率和日德名義(yi) GDP中的物價(jia) 因素是一定的,且美元和日元的匯率重回日元大幅貶值前,日德兩(liang) 國GDP應處於(yu) 相同水平。
雖然被德國趕超存在偶然因素,但日本經濟遭遇嚴(yan) 峻挑戰卻是不爭(zheng) 的事實。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張季風撰文指,日本經濟的萎靡不振與(yu) 複蘇舉(ju) 步維艱並非始於(yu) 疫情影響,而是泡沫經濟崩潰後長期慢性衰退的延續。除人口老齡化加劇、經濟增速遞減規律、國際形勢日趨複雜嚴(yan) 峻等因素外,政府經濟政策失誤也是導致近年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原因之一。
張季風稱,日本推行日元貶值政策,希望以此擴大出口,進而帶動國內(nei) 生產(chan) 擴大,推動就業(ye) 和居民收入增加。但這一政策實施以來,居民實際工資不升反降,無法擴大消費,導致持續通縮,經濟發展陷入惡性循環。從(cong) 中長期看,日本經濟恐怕難以擺脫長期低迷、慢性衰退的命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日德經濟地位變更可能隻是個(ge) 開始。考慮到各國經濟韌性不同,在世界經濟形勢“乍暖還寒”之際,今後主要經濟體(ti) “排行榜”或將繼續洗牌。
據IMF預計,2026年印度將成為(wei) 世界第四大經濟體(ti) ,日本GDP屆時將再次下滑,跌至世界第五。(記者 李曉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