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会员登录平台官网

News & Information

德媒:德國工業出口模式麵臨挑戰

來源:參考消息網 時間:2024-09-03 分享:
9月2日報道 德國外交政策網站8月30日刊登題為《德國出口模式的終結》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經濟學家警告德國工業正麵臨“中國衝擊”。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不僅在中國市場上輸給了中國競爭對手,而且它們還麵臨著在其他出口市場落後於中國公司的風險。這適用於德國最重要的三個行業。例如,德國汽車公司在電動汽車方麵落後於中國競爭對手;德國機械製造商在中國的發展停滯不前,並且在第三方市場上還要麵對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製造商;化工行業也在走弱,再加上天然氣價格上漲的打擊,德國企業很難跟上中國企業的步伐,尤其是在基礎化工產品方麵。專家們解釋說,他們擔心“德國的出口模式”,因為德國企業在銷售市場往往無法跟上中國企業的步伐。
德國化工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麵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據《商報》報道,這尤其適用於基礎化工產品,例如聚丙烯和聚乙烯等塑料生產材料。其原因一方麵是天然氣價格上漲;另一方麵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產量大幅增加。
現在很明顯的一點是,中國的化工產品成本效益更高,正在奪走更加昂貴的德國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在歐洲也是如此。2017年至2023年,歐盟化工產品進口量從1070億歐元增至2380億歐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比例迅速增長。基礎化工產品在進口中的份額增長尤為明顯。在歐洲,基礎化工產品製造商的利潤率目前正在下降。例如,巴斯夫公司已經關閉了部分工廠,據報道現在“更多工廠麵臨關閉”。聯合國國際工業研究中心稱,全球近40個基礎化工產品基地將要關閉或已經關閉,重點顯然是在歐洲,超過一半的“基地位於歐盟和英國”。
德國第二大工業部門機械製造也麵臨越來越大的困難,該部門長期以來一直是與中國開展業務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迄今為止,中國是德國機械製造商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然而,自2018年以來,德國機械設備銷往中國的價值總額一直停滯在每年190億歐元左右,而中國機械製造商的實力卻持續增長。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卡爾·霍伊斯根解釋說,中國機械製造商已經建立了“巨大的生產能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使這成為可能。從長遠來看,這使它們能夠通過出口征服國際市場。不僅在中國,而且在第三方市場,它們也日益成為德國機械製造商的危險競爭對手。霍伊斯根警告說,德國機械製造業再也無法承受“在不太重要的第三市場”的價格戰,可能不得不“完全放棄這些市場”。
由於中國企業出口增加,德國工業在出口市場上遭受的損失越來越大。例如,德國在全球工業設備出口中的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16%下降到2023年的15.2%,而中國的份額同期從14.3%上升到22.1%。2013年德國在全球汽車出口中的份額為22.3%,但到2023年僅為20.7%,而中國的份額則從幾乎為零增長到9%,其中電動汽車呈快速增長趨勢。汽車工業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領先於機械製造和化工行業,其銷量因中國的競爭而減少。鑒於德國在三大主要行業的出口份額都在萎縮,而中國的份額同時卻在增長,觀察家現在正在談論全麵的“中國衝擊”。
為了至少確保德國和歐洲汽車行業在歐盟內部市場的份額,歐盟委員會目前正準備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但是,即使這成功穩定了德國和歐洲工業在本國市場的份額,問題仍然存在:中國在第三方市場的優勢。美國榮鼎谘詢公司專家諾亞·巴爾金表示,“沒有政治靈丹妙藥”可以確保德國企業在第三方市場上的競爭力,德國企業麵臨著“在短短幾年內被擠出許多此類市場的危險”。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羅爾夫·朗哈默最近承認:“我們對德國的出口模式感到擔憂。不排除我們過去所了解的這種模式將在未來幾年內終結。” (編譯/聶立濤)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